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综合效益优先 精准定位发力 临沧市拓宽绿色富民新渠道

时间:2019-10-24

原标题:综合效益优先精准定位发力全市拓宽绿色富民新渠道

近年来,临沧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机遇,坚持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多年的努力,临沧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临沧市林业发展历史上投资额最大、惠民最广、群众最拥护、成效最明显的林业生态惠民工程,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2002年,临沧吹响绿色冲锋号,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作为改善生态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488.15万亩,工程建设覆盖全市所有的县、乡、村。同时,统筹推进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要生态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森林“三防”体系的保障作用,全市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从“十五”初的46.63%提高到目前的66.72%,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年均贡献0.6个百分点。境内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临沧正呈现出“绿水青山阿佤山”的美丽景象,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市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树种造林,在中、高海拔布局核桃、茶叶等,在低海拔布局临沧坚果、橡胶等,形成一地一品、一品一带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带动引领下,全市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2200万亩,其中临沧坚果(夏威夷果)面积全国第一、咖啡面积全国第二、茶叶产量全省第一、核桃面积全省第二、橡胶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三。201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23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30.02亿元的36.67%;农村常住居民林业可支配收入5250元,占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6元的48.8%。临沧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探索创新发展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林粮”“林茶”“林药”等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套种模式,全市发展龙胆草、滇重楼、茯苓等林下产业基地62.8万亩,人均经济林面积达7亩以上。退耕还林还草还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耕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腾出双手发展草畜产业、设施农业、劳务产业,催生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借助退耕还林还草的好政策,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指标优先满足贫困农户,做到符合条件的耕地“能退尽退”,大力发展核桃、临沧坚果、茶叶、林下经济等增收致富产业。2002年以来,全市实施耕地退耕169.63万亩,退耕农户21.2万户83.1万人,户均耕地退耕8亩,人均耕地退耕2.04亩,其中贫困农户耕地退耕89.41万亩,退耕农户9.86户39.99万人,户均耕地退耕9.07亩,人均耕地退耕2.24亩,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实施1亩以上,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贫困人口人均林产业基地5亩以上。2018年,仅临沧坚果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近10万户,30万余人实现脱贫,退耕还林还草已成为支持临沧市脱贫攻坚且影响最深远的民生工程。(通讯员陈德荣)

  • 上一篇:临沧市委市直机关及各县(区)开展主题教育 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中
  • 下一篇:临沧市严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