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老党员杜连贵的故事……

时间:2019-10-26

现年90岁的杜连贵同志是泸西县政协的一名离休老干部,他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有整整71年的党龄。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离岗不离党 离休不褪色

1964年,当时年仅34岁的杜连贵就从建水县调到泸西县工作,从此扎根这片红土地,至今已有56个年头,虽然乡音不改,但他早已把自己当成土生土长的泸西人,把泸西当成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从血气方刚到耄耋之年,杜连贵把青春和热血全都洒在了泸西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把勤劳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泸西人民,在泸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1991年离休后,他仍然坚持学习,更新知识储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作为离退休老干部群体,他发挥余热,积极作为,为泸西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休息时间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最好的休息。”90高龄的杜连贵除了听力略有下降之外,身子骨依然硬朗、精神抖擞,学习和思考成了他最好的养生方式。他指着茶几上整齐摆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和《老同志参考消息》《金色阳光》等报刊杂志对记者说,这些年他坚持读书看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洗礼,除了让自己永葆政治青春,还希望能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他翻开一个抽屉,里面珍藏着一本党章、一枚党员徽章和一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还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摞摞荣誉证书,每一份荣誉背后的故事,都是他以朴实平凡的行动,践行着入党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担当的历史见证。

怀赤子之心 葆革命本色

提到入党时的初心,杜连贵颤抖着右手拿起抽屉里的那枚党员徽章,左手缓慢地戴上老花眼镜,声音竟有些哽咽,他一字一顿地念着党徽上的字:“为-人民-服务!”随后,他讲起了那些年代久远,却又历历在目的往事,没有一个时间记错,没有一个细节模糊。

17岁就参加革命工作的杜连贵同志,解放前一直担任地下党的支部书记。解放后,他又先后在蒙自、开远、屏边、泸西等地工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殚精竭力。“我的母校建水县建民中学,是当之无愧的革命者的摇篮。我在老师和学长们的影响下,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很深刻,那时我就明确了我今后要走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就明确了这一生要跟党走,做好党和人民的工作,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他擦了擦因为激动溢出的泪水,继续说道:“孩子们哪,你们难以想象我们那时的学习和工作是多么艰苦,但是我们的脑子是清醒的,我们心中的理想是光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我们的国家,才是我们进步青年要走的一条正确的路。”

杜连贵说,新中国成立之前,作为进步青年只有加入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作为一名受党多年培养教育的干部,想得多不如做得多,他常常边做边想,自己还能为党和人民做些什么?正是这样的不断反思和自省自勉,敦促着他为群众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和实事。

退休老教师李贵先回忆道,杜连贵曾在原泸西二中担任校长,他任职的三年间这所学校发展得特别好。杜连贵把文革时期补发的2000多元工资全部投入到学校建设中,盖了好几间教室。“2000元,在那时是个大数目啊!买城区的房子铺面都够买好些间了,但是学生们的教室实在太破旧了,下雨天都要用盆接水啊……”杜连贵说,那时他的家庭负担很重,年迈的父母双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处处都得用钱,但几经权衡,他下定决心先解决学校的难题。

遇事先为别人着想,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也会记得他。12年前,杜连贵到县人民医院做针灸,在走廊上拾到一个四四方方方的纸包,打开一看,竟是14张百元大钞。“丢钱的病人该有多着急啊!”杜连贵把钱如数交给院方,希望可以找到失主。他还没有跨出医院大门,失主就找到了他,硬要拿出200元钱感谢他,他婉言谢绝了。当天下午,失主提着牛奶和水果找到他家登门道谢,他不好再推辞,接过礼物又硬塞了500元钱给这户人家。“有人得了重病,他们家很需要钱啊!”从那以后,逢年过节,石洞村的这户王姓人家总会带着孩子们上门拜访看望他,而杜连贵都会给予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他们相处得如同亲戚一般。

初心永不忘 使命记心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离休开始,杜连贵就开始规划未来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扶弱济贫,帮助周边困难的家庭;二是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支持泸西县的教育事业。多年来,他一直资助泸西县中枢镇建设街两边的几个困难家庭。杜连贵散步时意外发现半边街的一个孤寡老人带着两个智障的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双眼失明,生活异常困难。从那以后,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坚持送钱送物,从不间断,不留姓名,不计报酬,成了这家人名副其实的“远房亲戚”……据老干局的王金乔同志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出于尊重,杜连贵从不向外人透露被资助人的名字。这些年来,杜连贵省吃俭用,儿女买的衣服他穿不完,要给需要的人送去,儿女买的营养品,他也要给病弱的老人送去,儿女们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资助有困难的人,儿孙们都把“助人为乐,积德积福”作为家训。

“满80岁以后,我明显感觉到身体和精力大不如从前,一家一家地送钱送物,我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我就寻思着应该让资助款一项一项地‘走’出去,并且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资助对象身上。”2008年后,杜连贵陆续为泸西扶贫和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2015年,他出资10000元资助了四位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2016年,他又捐资12000元帮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2019年9月,杜连贵来到午街铺镇水塘村委会水塘小学,看到全校200余名师生只有一个简易食堂,“冬天孩子们坐在里面吃饭该有多冷啊!”他决定为这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的完小捐资10万元改造学生食堂。

“我会时时关注学生食堂的建设情况,确保把这件事情做实做好。在我有生之年,我还会把捐资助学的事一件一件地做下去,以后还要让我的子女们帮我一件一件地接着做下去……”2019年10月22日,杜连贵同志在水塘小学的捐赠仪式上,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坚定决心。

90高龄,71年党龄的杜连贵同志,就这样以满腔热情、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捐资助学的扶贫梦。(泸西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 上一篇: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深化警示教育
  • 下一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泸西三个老党员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