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一座城的蝶变:创文让思茅更美好

时间:2019-10-30

原标题:一座城的蝶变:创文让思茅更美好

真正的美富有层次。而一座城市的层次之美就是外修“颜值”,内修“气质”。

2015年,普洱市开启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路。作为“主战场”,自开展创文工作以来,思茅区领导干部带头、全民参与,大家一起凝心聚力,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目前,在创文这场全民大行动中,思茅区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更新和蝶变:内外兼修,创新机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使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都发生着脱胎换骨的提升。

重塑城市形象: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给人的最初印象。结合着正在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思茅区正在为这座城市“塑颜”。

也因此,思茅在变——这不仅是本地人的体会,也是一些多次到思茅的人的切身感受。

镜头一:思茅河展露新颜

“以前孩子总说要去公园玩,现在家门口就是公园。”家住思茅河旁的余美芬告诉记者,“从思茅河开始整治时我就看在眼里。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思茅河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美芬说,思茅河的变化令人欣喜。

思茅河是思茅人的“母亲河”,有8条支流,此前由于是思茅中心城区唯一的排水通道,思茅河成了名副其实的“臭小鸭”。

为改善河道生态,提高防洪标准,改善思茅河及其支流的水质,普洱市开始对中心城区河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工程。渐渐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思茅河“回归”市民的视线。

建得好还必须管得好,大家才能长享绿水青山的福祉。

借助着创文工作,思茅区在区级河长带领下,对责任河流开展巡河、治河,全面排查思茅河及八条支流存在的问题情况。同时,多次组织区级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各乡(镇)、村级河长对8条支流沿河两岸河道存在的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私搭乱建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另一边,思茅区各村(社区)也在组织居民到思茅河道开展卫生大扫除,清理白色垃圾,清除淤泥杂物。

镜头二:城市更加舒心便利

背街小巷被修得干净平整,市场上的蔬菜瓜果、各类美食丰富又卫生……对于不少居住在思茅中心城区的市民来说,创文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心、便利。

“退休后,我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次。思茅现在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来自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退休老人邱继蓉告诉记者,思茅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感觉,她打算在这里买一套房子长期定居。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工程的“上马”,这些举措让思茅市民越来越有获得感。

2019年1至9月,思茅区持续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和城市管理。在提升改造方面,对路面、人行道、广告灯箱、花坛、绿化带、路灯、果皮箱、车辆泊位线等进行查缺补漏、维修更新。同时,全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和城市管理,对城市街道、车站、集贸市场等重点部位及城市出入口、城郊接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城区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整治,深度治理垃圾乱倒、摊点乱设、占道经营、车辆乱放、广告乱贴等城市顽疾。除此之外,积极开展以文明行车、文明停车为主要内容的交通整治活动,努力营造文明有序、安全顺畅的交通秩序,画线补齐城区停车位,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文明行车。

绿水青山惹人爱

思茅河水清岸绿

创新管理机制:“接地气”才有生命力

尽管在创文路上成果颇丰,然而,也存在基础设施“欠账”多、市容环境需整治、文明素质待提升等问题。针对在创文道路上的各种“疑难杂症”,思茅区不回避、不畏难,用“接地气”的方式方法,持续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创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9月26日,普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因为工作做朝前、做得好,思茅区在此次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自2018年11月中央、省、市安排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以来,思茅区及时安排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何建?就拿思茅区北郊社区来说,他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这样开展的:一是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等5大平台。二是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人员队伍,建立5支志愿者队伍,每个月开展活动不少于1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思茅区已成立了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思茅镇、南屏镇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思茅镇滇运社区、北郊社区和南屏镇兰花社区、倚象镇大寨村委会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1+5+N”模式,建设理论宣讲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搭建5大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活动,组织开展了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123个小区成立创文工作委员会

接地气的方式方法,也让思茅区创文工作更有生命力。

思茅区滇运社区朝辉园小区内共居住着94户人家,自小区内设立了创文工作委员会后,创文工作开展起来容易多了。

今年5月份,家住朝辉园小区的普云惠和另外4名住户一起,经其他住户推选后成立了创文工作委员会。委员会设1名主任、1名副主任以及3名工作人员。“机构”虽小,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的负责卫生,有的专管宣传,有的盯住治安。

“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开展起来更快速、更方便。”作为朝辉园小区创文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普云惠介绍说,思茅区文明委把要做的工作通知滇运社区,再由社区传达到各小区的创文工作委员会。“接到通知后,我们5个人就聚拢开个会,哪个该具体负责什么,一下就说清楚了”。

另一方面,由“自己人”管理小区,很多可能被忽视的细节也会被重视起来。普云惠介绍,比如哪家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我们就多照顾一点;哪家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我们会及时调解;哪家养了狗又不注意卫生,我们就会上门进行劝说。

在小区设立创文工作委员会其实就是创新居民小区管理模式,提高市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动性、积极性、广泛性。

截至2019年7月4日,思茅中心城区123个居民小区成立了创文工作委员会,鼓励小区内具有较高威望、政治素质较好、热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公认的居民加入创建工作委员会,将市民“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同时,积极开展了“我的小区我爱护、我管理”“小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便民服务暖人心

创文宣传氛围浓

有一种暖很思茅:互帮互助文明新风弥漫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现在,这座城市里处处可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乐善好施、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

志愿者:3.3万志愿者温暖一座城

在学校,志愿者会帮助上下学的小学生过马路;

在河边,志愿者捡拾着丢弃的白色垃圾;

在车站,志愿者会帮着需要照顾的旅客搬运行李

……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思茅的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小马甲”们的身影,他们是创文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善”,用自己的坚守换来城市的“美”。

截至目前,思茅区共有团体志愿组织157个,注册会员达3.3万人。这些志愿者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先后组织开展了“爱绿护绿茶城更美丽”“石斛花乡仙草茶城”“全民动员保护母亲河”“小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烟头不落地、茶城更美丽”“文明交通”“文明养狗、从我做起”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创建氛围。

爱心商家:自发回应志愿者的暖

那一边,创文志愿者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一座城市。

这一边,中心城区部分商家也开始自发回应着志愿者的暖。

近段时间,思茅中心城区的部分商家设立了“创文工作者休息地”,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阳光悦城的“东尼糖水小铺”的门口,一块“创文工作者休息地”指示牌格外引人注目。

每天开门营业时,“东尼糖水小铺”的店员就会把桌椅摆放在店外,烧水供创文工作者饮用。“东尼糖水小铺”老板说:“自创文以来,普洱的变化有目共睹,这些成绩有创文工作者的功劳,因此也自发在店门口摆放热水、茶、糖水,为普洱创文尽点绵薄之力。”

目前,还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到这场暖心的行动中来。

如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思茅区正在大步前行,这是因为,创文不仅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容颜”,还在改变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的行为,让他们崇德向善,传递着文明的“温度”,打造了暖心之城,让这座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城有了更深层次的美。(记者曹竞予通讯员罗燕陈娟娟)

擦洗护栏街道美

志愿服务助创文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 上一篇:普洱市“六个加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 下一篇:结对又帮亲 我们一家亲——普洱市司法局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