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陵“交通先行”铺筑小康路
入秋以来,龙陵县象达镇勐蚌村村民匡大松驾着农用小卡车将当地的马铃薯、萝卜、花菜、野生菌等农特产品贩运到芒市、瑞丽等地出售,收入不菲。他感慨地说:“以前勐蚌到芒市不通公路,到芒市卖农产品要带着饷午饭走一天。20世纪80年代初,勐蚌开通了第一条简易公路,现在已有3条水泥公路与外界相通,到芒市仅1小时车程,买难卖难已成为历史。”这是龙陵县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打造交通优势、为群众铺筑小康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级公路加快修建,一条条扶贫路、易地搬迁路、产业路、生态路、旅游路、民生路相继修通,构成了龙陵县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之成为驱动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该县逐步完善了交通网络结构,构建起高速牵引,国、省干线支撑,县、乡、村道密织的路网格局。全县公路里程已达2305.446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9.94公里,通航渡口8个。全县10个乡镇121个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全县共有营运客运车辆284辆,开通客运班线49条,群众出行不再难。正在筹建的国道G219和瑞孟高速公路建成后,全县10个乡镇到县城的车程都在1小时交通圈内,随着大瑞铁路建成通车和毗邻芒市、腾冲机场的优势,通行更加便捷。
该县加强规划引领、顶层设计,下好“交通先行”先手棋。为破解交通瓶颈,围绕构建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打造大枢纽、融入“一带一路”等重点,着力打造龙陵“网络完善、结构合理、铁(路)公(路)机(场)对接、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创新思路和举措,按下交通建设“快进键”。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该县在抓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开工准备上聘请国内权威机构、顶层设计专家科学编制了《龙陵县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及专项规划,实行“一项目一方案”分类管理、“一项目一调度”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强力推进。为破解制约交通建设资金瓶颈,补齐短板,按照“顶层设计降一点、规划引领争一点、资源整合筹一点、创新模式融一点、科学执行省一点”的思路,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实施。
“十三五”以来,全县实施交通工程项目145项,完成了一批公路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直过民族公路硬化等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按照“交通+”的创新思路,实现交通与产业、交通与生态、交通与集镇的精准对接。按照“交通+旅游+产业的思路,“红色旅游”公路一期工程及龙山至勐柳村出口公路建成通车,保腾高速公路龙江特大桥建成通车,完成G320线龙陵境内段改扩建工程,G219黄南公路顺利推进,七○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线”建成通车,瑞孟高速进场道路开工。按照“休闲运动+生态景观”思路,改扩建(硬化)了象达至勐蚌、龙新至小黑山、勐糯至江中山(万亩褚橙基地)等旅游景区(点)的公路。
2016年实施的与缅甸一江之隔的木城通道建设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联检大楼和生活楼,“一关一检”即将入驻。木城通道投入运营后,直接连接缅甸贡章、老街,直通腊戌,融入国家、省、市“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线两园”发展战略和经济圈,大大缩短了龙陵与缅甸边境贸易的运输路程,为交通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文化互通搭建了平台。
着力实施县、乡、村道改造提升工程,依托通达工程、畅通工程、50户以上自然村路面硬化等项目建设,2014年以来,投资58400万元,实施农村公路项目109个,改造里程799.44公里;投资3577.2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2项,道路55条,里程455.56公里。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木城乡花椒村小花椒寨是个有18户彝族香堂人的自然村,仅有一条晴通雨阻的骡马道与外界相连,买难卖难困扰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2016年,国家投资建成了长2.1公里、宽3.5米连接乡村主干道的水泥进寨公路,圆了少数民族群众多年的通车梦。村民们纷纷添置摩托车、农用车和农机具,日子过得更美好。(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