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海努力将杞麓湖“生态颜值”变成“金山银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海县紧盯杞麓湖保护治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治理强度、加快工程进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致力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将杞麓湖“生态颜值”变成“金山银山”成效初显。
“碧水棉柳娇花媚”升格“文化名片”
家住通海县九龙街道的王绍云是一名退休职工,近三年多来,他每天都要到杞麓湖畔骑行,亲眼见证了杞麓湖环境一天天变好变美,水质一点点改善,尤其是最近开园的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盆景园让他在湖边驻留的时间更长了。
“以前来这里杞麓湖的水质不好,比较难闻,现在水质改善好了,湖堤绿化美,环境好,一年比年好,来了还有坐的地方,有玩的地方,看看这些盆景,十分惬意。”王绍云说。
王绍云常常休憩、赏盆景的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盆景园,位于杞麓湖南岸大树至万家段,长约1.5公里,建设了18个院落,院内错落有致的盆景千姿百态,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而在此前,这一区域开有多家饭店,还有违章建筑,生态环境问题令人堪忧。
拆除建章建筑、搬迁饭店、落实“四退三还”,建设生态屏障……通海县以“断腕”之勇狠抓杞麓湖保护治理生态问题整改。经过多年的治理保护,如今的杞麓湖湖面开阔、风光绚丽、生态良好,水质持续向好,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通海县山水秀美,历史文化厚重。家家养花,户户植兰,深厚的人文积淀造就了高雅的盆景艺术,盆景爱好者积极传承挖掘盆景文化内涵,执着于盆景艺术创作,把小小的盆景培育成为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成为通海文化名片。近些年,通海盆景产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全县盆景爱好者数以万计,从事培育经营者多达千余人,且均拥有自己的盆景基地或苗圃。2018年,全县盆景销售额达6000余万元。
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打造“盆景之乡”品牌文化,通海县将“盆景园”建设纳入湿地公园南岸湖堤生态修复工程加以实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海县将加快推进盆景园建设作为主题教育整改落实的重要方面。县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主题教育边学边查边改要求,深入建设现场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工作措施,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10月1日,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盆景园开园,引进通海杞源盆景专业合作社入园,目前,盆景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总量将突破5000盆。“盆景园开园以来,作为通海盆景集中展示销售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爱好者前来观赏,进一步提高了通海盆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些客户慕名前来洽淡选购,为我们盆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有信心把通海盆景这个朝阳产业做得更好。”10月27日,盆景合作社负责人王昌告诉记者。
“霞披柳岸湖光灿”撬动“美丽经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多年来,通海县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地处杞麓湖畔的大树赵家沟实施了杞麓湖主要入湖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后,从昔日“臭水沟”变身“网红地”。今年,大树社区在沿湖一级保护区外以带状布局种植了60余亩水稻,并依托杞麓湖如画的风光、宜人的田园风光等生态资源优势,在国庆节期间举办首届“摸鱼节·长街宴”,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赏通海“万亩蔬菜”田园风光、游赵家沟、品通海八大碗......在破解蔬菜产业发展瓶颈、切实保护杞麓湖、发展乡村旅游引领农民转型方面做出了成功探索。同时,还有效拉动了全县旅游经济实现新突破。国庆旅游黄金周,通海县共接待游客46.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5亿元,同比增11.65%。
“这次摸鱼节我们给游客留下大树社区干净、文明和美丽的印象。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我们将积极引导居民发展第三产业,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国劳动模范、大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思旺说。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通海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杞麓湖保护治理及生态建设正按照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工程治理、全民治理、网格化管理“四治一网”措施全面加快推进。
“有了生态,才会有发展,通过保护与治理,进一步挖掘整合通海的“山、城、田、湖”等旅游文化资源,绿色食品、五金产品等特色资源,把生态转化为带动我们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使我们通海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许振武说。(记者 师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