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边疆民族教育改革的领跑者——记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校长刘江愚
编者按:为持续推动全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纵深发展,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栏,集中推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展现他们牢记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时代风采,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州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坚定信心跟党走,建功立业新时代,加快推动德宏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德宏,谈到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不得不提起刘江愚,这位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中学教育一线的教育楷模。他忠诚、敬业、充满智慧、有前瞻意识和战略眼光的职业素养正是现代教育改革所需。他带领全校师生创造了民族人才培养的骄人业绩,让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成为边疆各族学子走出大山、走出边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梦想园地。
1984年,刘江愚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德宏州民族中学任教。从教35年来,他先后担任过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校长、州民族第一中学校长,均受命于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每到一所学校,他都以自己的勤奋、睿智、胆识和人格魅力,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师生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辉煌。
“作为边疆地区来说,我们在教育方面没有优势只有劣势,怎样实现让边疆各族学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目标,那就是要坚持走不一样的路、走自己的路才是出路。”2015年3月,刘江愚担任州民族第一中学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自知学校师资不如内地、硬件设施不如内地、学生基础教育不如内地,要如何让一所老校、名校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何“让边疆学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此,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深入研究,提出了“三成目标”,即自律让学生成人、课改让教师成长、质量让学校成名。
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堂课,都是他给同学们上的,连续多年未曾变过。刘江愚提出,不要把德育空泛化,要把德育重心下移,成为有刚性的制度、具体条款的规矩。每一届新生开学,班主任作出承诺,学生们讨论后将“我们的承诺”具体化后,形成文字并上墙,作为高中三年老师和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定。每周班会,学生自己对照“我们的承诺”总结这一周做到了什么、没有做到什么,然后自己提出下一周该怎么做,给学生一个“地盘”自己做主,激发学生自觉意识,让自律文化有了落脚的基石,使自律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意识中。
德宏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教师薪资等因素造成很多名校优秀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到德宏就业,但这不应该成为阻碍德宏的学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因素。经过多次外出考察、总结差异,刘江愚决定,把课改作为手段,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让州民族第一中学的老师成长为云南省一流的老师,让边疆的孩子也能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孩子站在同一个平台上。
2015年5月21日,第二轮课改启动,课改以学校实际出发,并从实践中深化。最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刘江愚的要求下正式进入课堂。高一、高二、高三怎么教,通过教学实践,给老师一个具体的成长路径,让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高一、高二、高三怎么学,既不低估学生,也不高估老师,在抓好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同时,确保实现教学目标,将传统课堂的老师讲授为主转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按照找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对难点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调动,把填塞式学习变成了主动式学习。
在刘江愚的带领下,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实现了大幅提升。2018年高考有8人考上北大、清华(排全省学校第三),600分以上239人,600分人数创历史最好成绩,一本率达到59.03%,再次突破了历史水平;2019年高考在2018年实现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北大、清华录取8人(排全省学校第四),景颇族学子首次双双考入清华、北大,填补了该项历史空白,一本率稳步提升,达到了59.27%,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这样的成绩,对“小地州办大教育,穷地州办好教育”的德宏来说,足够耀眼。
从教以来,刘江愚从未停止对边疆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和钻研。他结合工作实践先后发表了几十篇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文章;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课题《把边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浓缩进校园》;主持完成了省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初中“有效课堂”的模式》,并把科研成果辐射到全州;主持完成了州课题《初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所撰写的文章《校长如何去经营一所学校》被刊载在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云南省名校长治校方略》中;文章《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发表在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未来教育家》杂志第12期;承担了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主,带领一大批年轻的校长研究教育管理,培养了一大批管理骨干。
面对诸多的成绩和荣誉,刘江愚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得益于代代民中人的努力奋斗,厚积才能薄发;得益于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得益于我们有一支甘于默默奉献,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的一流教师团队。”“我们的目标是把学校打造成云南省一级一等完中,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有品位的学生。”在刘江愚看来,办好人民的满意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他要求学校的老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督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他常常教导学生,读书人须有读书人的样子,无论走到哪里,让自己的修养能与城市的文明相匹配,这才是读书成人的根本。如今,走进州民族第一中学校园,处处干净敞亮,教室和走廊没有大声喧哗和吵闹,低声的谈笑不打扰到身边的人,教书育人的大氛围和自律的操行正在形成。
不忘初心共筑梦,鼓劲扬帆再出发。展望未来,刘江愚斗志昂扬,信心满满:“我将带领全体教师怀揣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为新时代边疆民族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有一种追求叫执着,时间越久越显得弥足珍贵;有一种真爱叫责任,情到深处方显真金本色;有一种精神叫奉献,风风雨雨教育的梦想历久弥坚!刘江愚30多年如一日不断探索之路所取得的教育创新改革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和一所60多年老校在边疆发展中矢志拼搏、处变不惊的艰苦付出。他把党的教育事业作为崇高的事业去追求、去奋斗,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在祖国边陲的沃土上,就需要向刘江愚这样有睿智、卓识、毅力和独特人格魅力的教育者,他所积累的鲜明创新理念、教育思想、管理艺术,无愧于当今边疆民族教育改革的领跑者。(记者 线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