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在云南省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的昆磨高速玉溪段的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有一个值守了10年的团队,他们就是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大风垭口中队。这里的民警和协勤被驾驶员誉为“哀牢守护神”、“最敬业高速交警”,被赞誉为“追雾人”。
曾是全国闻名的“死亡之坡” 管控难度大
1月6日,云南网(微信公号:yunnancn)从玉溪市公安局获悉,该中队在2017年下半年,成功改写大风垭口“死亡之坡”的历史,实现了27公里长下坡零死亡的十年以来最佳成绩。2012年至2017年的6年,辖区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并且将原来每年死亡20多人减少到2至5人。
据介绍,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的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坡长、弯多、路险,且每年有5个月常发能见度在50米以内的大雾天气,极易发生货车失控和起火等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管控难度极大,曾经是全国闻名的“死亡之坡”。
改进雾区防控工作 杜绝“鸡蛋”“钢珠”一起走
十年来,中队的雾区防控工作随着对雾区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以雾区巡查与雾前节点分车型管控相结合的大雾天气应急管控模式”,该模式将货车在雾区前节点进行单独的截流,让小车、客车则进入雾区通行,杜绝了“鸡蛋”与“钢珠”一起走,虽然管控难度加大了,但使中队连续四年实现雾区零事故,实现安全与效率、责任与便民相统一的管理效果。
设置前端预警设备 降低二次事故发生率
中队分析了长下坡、弯道二次事故的特点,提请大队投入80余万元,研发了二次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在长下坡路段设置了18套前端预警设备,平均2公里一套。
民警介绍,前端预警设备由电显屏、喇叭、警灯、辅助说明标志等组成,采取大阳能供电、无线式远程触发,后台控制采取地图界面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最多只需10秒即可远程触发前端设备的警灯、电显屏、喇叭对即将进入事故路段的后续车辆进行预警,使后续驾乘人员一看就明、一听就懂,知晓率近100%。实现了发现警情后,10秒即可对后续来车进行预警、干预。形成了坡顶管制、坡中控制、10秒预警三者结合的应急管控模式,将二次事故发生率降到了最低。
由于昆磨高速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货车事故高发,为避免失控货车驶入现场发生二次事故,在无条件分流的情况下,经常在坡顶对所有车辆进行截流,一堵就是四、五个小时,小车、客车驾乘人员意见较大。
创新管制模式 被堵时间缩短
为解决这一难题和矛盾,中队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创新出“分段式、分车型截流”的管制模式,实现小车、客车在施救期间就可通行,且货车不会乱的管控效果。使小车、客车的被堵时间从原来的四至五小时到现在的不到一小时。
十年来,通过大风垭口中队21名民警和协勤坚守和创新,他们取得了在车流量翻两番的情况下,2008年至2011年四年间,就取得了较大事故绝对数下降了71%的骄人战绩(2008年至2011年,发生3至4人较大事故2起,比2007年之前4年发生7起,少发5起);而2012年至2017年的6年,辖区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并且将原来每年死亡20多人减少到2至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