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昆明文庙通过预验收下半年将免费开放 地下碑石见天日修旧如旧归本色

时间:2017-06-26

画工精美

彩绘门廊

棂星门

大成殿
 

记者 李超 文 龙宇丹 摄

云南网讯 元朝末期,在注重文教的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主导下,翠湖之滨建成了昆明文庙的前身。700多年来,损毁、破坏、重建和修缮等工作始终与之相伴。

昨日,记者从昆明市文化馆了解到,昆明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日通过预验收,下半年将免费向社会开放。

在重新开放的文庙里,大家能看到修复施工期间从地下挖出的柱础基石,支撑起大成殿新建立柱。碑廊里,你能从在地下沉睡了上百年的石碑上,读到更多关于文庙的历史。

中轴线4个重点建筑

棂星门

从人民中路的人行道上,大家将从文庙中轴线上的起点棂星门进入,棂星门是“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90年),是对云南府庙学的重建。

泮池

漫步穿过小广场,小道将一片扇形池塘一分为二,这是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的泮池,已有444年历史。

大成门

继续沿着中轴线向前,此前主体已经完工的大成门、大成殿周边围栏已经安装完毕。工程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模式。但在安全方面,所在地为抗震八度设防地区,并且,大成门西侧有一座修建于地下的消防池,储水量达到300吨。

大成殿

建筑面积213.31平方米,总高度13.45米的大成殿,是我省所有文庙中大成殿中最大的。今后,大成殿的功能将是儒家文化传习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殿内也预留出孔子像和一大四小佛龛的位置,张志光告诉记者,今后还要请来孔子像。

色彩

融入本土元素

最终呈现的外观,离不开五彩披装的点睛之笔,工程请来了山西的彩绘团队,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修复文庙的经验。

工程监理方负责人张志光介绍,一开始,彩绘团队还打算沿用北方的画法,但在彩画设计修改过程中,有专家建议,施工图应该加入更多符合云南本地的纹路、色彩元素,但由于史料没有详细记载、图片也大多以黑白照为主。

经历了几番波折,通过对昆明其他古建筑的参考和调查,才确定了大家最终能看到的色彩方案,具体到柱、廊、梁等构造都敲定了色彩安排。

木建筑除了怕火,同样也很怕水,木建筑施工中采取了传统的防水工艺和材料,而彩绘材料也采用了矿物颜料,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剑川师傅的木工手艺遇上了山西来的彩绘之功,最终呈现出了端庄大气的建筑作品。

工艺

榫卯结构为基础

2015年11月,昆明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一期工程启动,经过一年半多的建设,6月20日,顺利通过了施工、造价、监理等单位的预验收,接下来将继续查缺补漏迎接最终的工程验收。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庙八角亭在此次修缮工程中被拆除了,这一决定也是经过史料考证,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作出的。

修复工程中,对大成殿等主体工程的建造及设计,也是根据史料、文献和老照片进行的。2009年至今,设计方案经历了无数次修改,但不变的是不使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仿古”建筑,而是坚持使用中国建筑的传统工艺建出木结构建筑。

在一年半的工期内,大成殿主体建筑的建设花了近半时间。来自大理剑川县的能工巧匠用最传统的榫卯结构,将千余件承重梁、斗拱构建拼装起来,再进行精心雕刻。

修缮

古建最本色回归

青砖红瓦,交映着古建筑的特色,在很多古建修缮重建过程中,都力图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张志光说,工程的目标就是还原最本色的昆明文庙,柱子与石板都力图原址重造。

根据史料和照片的比照,大成门、大成殿均完成了原址1:1恢复。但崭新的木料和画工涂料都依然很难让“修旧”带来“如旧”的视觉效果和历史的厚重感。

尽管原来已经延伸到现在人民路上的上马石、下马石等部分已经很难恢复,但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刨土翻地找回了文庙的本色与韵味。

重现

地下藏“宝”绽光彩

大成殿前,一排朱漆高柱矗立,仔细望去,门前的两根立柱与其他的柱子有着显著的差别,柱础基石纹路磨损、细碎的裂纹与新造的环境格格不入。

“施工过程中,在地下挖出了很多砖石。”张志光说,工程方请来了专家鉴定,发现这是原来文庙大成殿的基础石建材料,包括不少柱础基石,其中有两个面貌较为完好的,用在了新柱子上。

这些藏于地下多年的宝贝,终于可以重新绽放出历史文化之光——今后,大家还能在大成殿西侧看到一条两米宽的碑廊,除了立在地面的11块石碑,此次工程过程中,施工人员还从地下挖出了8块石碑。

这些石碑的年代跨越了清康熙到民国200多年时间,尽管字迹逐渐模糊,但大家今后可以到碑廊中,从碑文中读到关于文庙历史的一些片段。

柱础基石和石碑将去到属于它们的位置上,而与它们一起“重见天日”的若干青砖,也会在地基铺好之后,重新回到路面引大家走入孔圣大殿。 

 

  • 上一篇:入伍3年 缴毒120余公斤 最美缉毒女兵“别样红”
  • 下一篇:全国289个城市竞争力座次出炉 昆明可持续竞争力名列全国第3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