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期俊军 杨质高 孙琴霞 龙宇丹 包涛 宋金艳 通讯员 杨明珠 摄影报道 西山区妇联供图 社区供图
云南网讯
我们披星戴月接送乘客
我们头顶烈日打捞垃圾
我们口干舌燥帮助邻里
我们无怨无悔
只愿城市更美,生活更好
这,就是我们的创文
孔静
职业:环卫工
她的创文:以“首都标准”清扫北京路,每天三班倒几乎无休。
希望市民体谅 拒绝车窗抛物
40岁的孔静是盘龙区环卫一体化工作负责单位——云南京环盘宸环境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的员工。
下午三点半,北京路龙头街附近,孔静和同事正顶着烈日清扫人行道。自从昆明开始“创文”以来,她和同事们每天三班倒,几乎没有休息日,就在见到记者的头一晚,由于工作太忙,孔静还加了两小时班,回到家已凌晨两点半,次日下午又开始上班。
“创文”期间,对城市卫生的要求提高,以北京路为例,根据“首都标准”,每天要按照“一冲二扫三保洁,四洗五清六降尘”的作业流程,24小时不间断进行立体组合作业。
休息间隙,孔静告诉记者,她负责的区域大概有7~8根灯杆的距离,虽然距离不长,但清洁起来并不容易,根据规定,垃圾落地不得超过15分钟,果皮箱每天必须擦洗3遍。要做到随丢随扫,直到路面看不到垃圾才能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儿。
每周三龙头街赶集日,是孔静和同事最忙的时候,每次赶集结束之后地面都一片狼藉。忙起来的时候,吃饭都只能轮换。
孔静每天都得随身携带铲刀,遇到小广告就蹲下来一点一点铲除。“周六周日贴小广告的人最多,带粘胶的小广告清除起来更难。”孔静说,虽然现在“牛皮癣”可以通过高压水枪清除,但一些局部区域还是得靠人工清除。
“今年3月,我们有个同事作业时被逆行的电动车撞伤。”从事环卫工作6年来,孔静深知这一行业的危险性,她说,公司定期会给他们做安全培训,教他们面向来车的方向作业,即便如此,路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也只能自己多留意一些来保证安全。
“我们最头疼的就是车窗抛物,每次等红绿灯时,很多车停下来就往窗外扔烟头、烟盒、包装袋等,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孔静说,机动车道通常是机扫,但机扫结束后很多司机会随手乱丢垃圾,只能由环卫工人去清理,这无疑增加了环卫工作的危险性。“希望大家能体谅一下环卫工人,拒绝车窗抛物!”
让孔静觉得欣慰的是,现在环卫工人的待遇有了提高,不但有“六险一金”(含意外伤害险),每月能拿到手2400元左右,还有加班补助及劳保用品。
焦炜
职业:公交车司机
他的创文:利用休息时间连轴转,打扫公交站台。
早晚高峰开公交 中午抽空洗站台
清晨6点,天刚亮,4路公交车驾驶员焦炜已经出现在大观楼车场,经历过早高峰之后,他回到车场。没有休息片刻,又和同事一起沿大观路打扫公交站台。而正常情况下,此时的他可以回家吃饭休息,等到下午4点以后,再来上班。而最近一段时间,焦炜必须连轴转。
焦炜最近的工作状态,是“创文”后很多公交司机的缩影。
“创文”期间,昆明公交对全市2270个站点进行任务分配,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清扫保洁工作。
“你们几个女生就擦擦广告牌和下面的脚,顶上我来吧。”和焦炜一起搭档清扫站台的都是女司机,他主动承担了困难的工作。因为路面不平,人字梯的四个脚没办法同时着地,同事都提醒他注意安全,焦炜只回了一句:“习惯了,放心吧。”
按照焦炜和同事们现在的清扫速度,平均一个站台最快15分钟,一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可打扫20多个站台。
就在焦炜和同事们打扫昆五中站台时,一辆环卫清扫车洒着水开过,飞溅的水沾到站牌底端,焦炜和同事只能再清洁一次。
“还好没遇上那种横向洒水的,不然要彻底重来一遍。”焦炜说:“大家都为了‘创文’,互相理解一下就好了。”
接到“创文”任务之后,焦炜自愿报名参与站台保洁工作。但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这样连轴转的日子难免也会有些吃不消。“每次下午再投入营运前,总会喝杯咖啡或红牛提提神,确保安全地将乘客送到目的地。”
李云丽
职业:滇池打捞队
她的创文:工作时间延长,一天打捞垃圾八九吨。
比谁都爱滇池 专挑最难工作
在西山区滇池打捞队队长李云丽的带领下,队员们的“创文”精神头更足了。
记者见到李云丽时,她正带着20余名队员在船房河进行河道保洁,嘴里一边吆喝着,一边熟练地处理垃圾,顺势擦一下额头流下的汗。
“‘创文’以后,我们的工作时间延长了,不过是我们自愿的,以前5点下班,现在都是6点下班,一天打捞垃圾得有个八九吨。”李云丽说。
“我们都服她,因为她比谁都爱滇池。”一名队员说,“每年6~8月是最难打捞的时候,这段时间风向乱,水草、垃圾乱漂,而且蓝藻大面积生长,队员们工作很辛苦。每当这个时候,李云丽总是抢着上,把最难的区域和工作往身上揽。”
李云丽总是把自己平日里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关于滇池治理的新闻和滇池保护的政策讲给大家听,让大家进一步增加对滇池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最近,李云丽又带领队员们开展了“创文”宣传、文明劝导等工作。“‘创文’工作开始以后,打捞队又肩负了文明劝导工作,一般大家都会愿意听。”李云丽说,“只要真心付出、带头打捞,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滇池保护,滇池水就能回到舀起就能喝的状态。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信‘创文’一定能成功。”
由于打捞队事迹突出,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100支优秀志愿者服务队”、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等光荣称号,李云丽也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庭”、云南省“十大环保杰出人物”等殊荣。
周莉
职业:社区书记
她的创文:上班整治环境,下班劝导文明。
苦口婆心劝文明 感觉就像祥林嫂
金马碧鸡坊附近,一片老旧院坝与繁华相邻,然而这里时常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住在这里的人每逢下雨就特别紧张,生怕淹水出不了门。同样紧张的还有西山区金碧街道金碧社区的工作人员,因为这里无物管无门卫无管理,很多院坝里的杂事都要靠他们来解决。自从“创文”以来,社区书记周莉领着工作人员“串门”更勤了,每周五更是成了社区固定巡查老旧院坝的日子。
这里的房子是年代久远的红砖房,但粉饰一新后显得干净整洁,也没有污水横流的情况。周莉介绍,这里除了四五栋公房,还有三四百户私房,有些房子甚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务工者、小贩、来昆华医院陪护病人的家属等人。这里的水电排水等设施老旧,旱季担心电线走火,雨季担心排水不畅,住户稍不注意,下水道就堵塞。
今年3月,社区组织人员对福荣里院坝进行了外墙粉刷,5月,针对居民在公共区域乱丢乱放闲置物品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整治,还清掏了下水道。
“那天我们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8吨的车,拉了至少5车,才有现在清清爽爽的样子。”周莉说,如今院子地面干净整洁,楼道小广告被一遍遍清理,原先被杂物占着的单元空地则成了老人们聚会的地方。
正如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杨大妈对记者所说:“昆明‘创文’,我们福荣里真是大变样了。”
“很多人都乱不清,总是把‘创文’理解成‘创卫’,可‘创文’哪有那么简单!”周莉说,前段时间,金碧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下班后都要入户宣传,还要上街宣传、劝导不文明行为。
“有一次工作人员看到一位市民随手把烟头扔在地上就上前劝说,这人一听立刻捡起烟头伸到工作人员面前说‘你要嘎?拿去嘛’。”周莉坦言,这样的委屈往往只能自己消化,时间长了,不少社区工作人员都抱怨自己像“祥林嫂”一样。
“创文”之路虽然辛苦,但随之而来的是社区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周莉说,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他们即便身心俱疲,也觉得值得。
高翔
职业:交通协管员
他的创文:感觉担子重很多,但看到违法行为少了很欣慰。
曾接受交警帮助 路口一站就7年
上午九点半,昆明市区繁华地段小花园路口,行人、电单车、共享单车、汽车聚在一起,等待红绿灯。
虽然上班高峰期已经过去,但车子和行人依然很多,交通压力仍然很大。五六名交通协管员、志愿者在路口维持秩序。一位志愿者走到一辆驶上斑马线的电单车旁,用手拍拍车子的尾箱说:“下车推行。”
看到这个场景,其他一些骑电单车准备过街的人,也都下车推行。
红灯亮起,协管员把手里拽着的绳子拉直,挡住整个非机动车道,另一只手拦着人行道上的行人,以防有人闯红灯。
此时,一位老人拉着一大摞收来的纸板,从人民中路由西向东走到路口时纸板从车上翻倒在地。交通协管员高翔和同事快步走上前,帮着老人把翻倒在地的纸板扶好并推到路边,帮助他重新捆好纸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翔干协管员工作已经7年,值守过护国桥十字路口、省博物馆旧址等路口。
2010年,高翔所在的私营企业倒闭,那年他34岁。因为之前有交警帮助过他,于是他想到了交通协管员的工作。就这样,高翔当上了一名协管员,隶属于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三中队。
刚开始时全凭新鲜感,后来才知道不但责任重大,而且得晒得了大太阳、淋得了大雨、吸得了汽车尾气、听得惯噪音。刚开始几个月,高翔每天下班后腿都肿了,嗓子也哑了。
“很多市民不理解交通协管员的工作,觉得我们管太多;有时遇到交通协管员帮交警处理违法行为,市民还会骂。”高翔说:“其实我们管你们,也是为了你们的出行安全,让大家有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创文”以来,对于高翔及其他交通协管员来说,肩上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许多,但他们也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成效,“市民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少了,我们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