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人民网6月5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梅雨成灾,台湾头淹到台湾尾,蓝绿“立委”昨日一致认为,这场水患提醒蔡英文当局应立即重新检视前瞻基础建设,民进党“立委”黄伟哲直言,治水工程没做好,即使做出高科技、轨道、绿能,大雨一来还是全泡在水里;专业学者更表示,前瞻中的“水环境”项目着重水库清淤及水源开发,有关防治淹水的工程太少,应重新检讨以“灰色+绿色”的建设来治水。
治水做不好 轻轨照泡不误
台当局“行政院”推出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水环境”8年虽编列2500亿元(新台币,下同)经费,但其中“改善县市河川及区域排水”仅720亿元。黄伟哲质疑,台当局长年在北部投资水利建设,但这次仍有多处淹水,治水成效令人质疑;基础建设不稳固就不会有前瞻,建议从8年720亿元调高至1500亿元,呼吁应大幅调整前瞻计划。
成大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詹钱登说,此次梅雨重创多个县市,完全不在前瞻计划设想的范围,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灾害,前瞻计划的确有必要调整,应编列更多治水经费,以有效解决水患。
短期清淤塞 长期土地重治
詹钱登指出,一场大梅雨就造成各地淹水,短期内如不尽快进行补强,7、8月台风季的威胁更大。他建议,先从前瞻计划拨出经费,彻底检视各县市相关治水工程,清除排水沟及河道淤塞,短期先度过今年台风季。
至于长期治水,詹钱登认为,要从土地合理利用着手,有土石流经过的危险地区不能盖房子,地方发展的人口密度不宜太高,不该轻易让绿地或工业用地转为建地,才是避免水灾的治本之道。
台北科技大学土木与防灾所教授林镇洋则提出“灰色+绿色”的治水方法,“灰色”就是下水道、抽水站等水泥基础建设,“绿色”则是“海绵城市”的概念,铺透水路面、绿屋顶等,在水灾时可吸收积水,减缓灾情。
各县时雨量 重新检讨加强
林镇洋说,台北市排水设施是根据5年暴雨频率所设计,可承受78.8毫米的时雨量,但很多县市连40毫米的时雨量都会造成水患。他认为在前瞻计划中,应重新检视各县市时雨量承受度,加强排水设施。
至于“绿色”建设,林镇洋说,北科大校园内有许多吸水道路、绿屋顶,在暴雨中吸走10至15%的水量。他建议,让“灰色和绿色完美结合”,以防治水患。
国民党团副书记长曾铭宗则表示,水环境的2500亿元应该检讨优先顺序,过去每年台当局都花数千亿治水,先检讨过去的治水成效,或有所疏漏,对于急迫需要大笔经费进行治水的工程,可动用水环境的预算处理。
曾铭宗呼吁前瞻计划内容应退回重拟,对于最急迫的水电、人才问题优先解决,不具急迫性的轨道建设重新评估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