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6月15日讯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台湾经济到底好不好,似乎成为一个没有交集的议题。政府不断公布统计数据,显示出口持续升温、GDP成长高于预期、外人直接投资金额创近期新高、台股站上万点等,但民间感受却大不同,抱怨薪资没有调高,物价却不断上涨,实质收入减少。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蔡政府执政一周年民调,近7成民众不满意政府经济表现,不满意度创新高。
评论指出,民众与政府对经济的感受为何天差地别?主要在于政府不懂人民的心,政府拼的不是人民想要的。在位者重视可以彰显政绩的数据,如进出口统计、经济成长率或外人直接投资额等,人民在乎的却是切身相关的数字,如物价、薪资与所得。经济成长率从保1到保2,看似成长一倍,主要因素是去年经济太差,基期过低及国际景气复苏所致,而不是政府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更重要的是,成长一倍的经济成长率对社会大众没有实质意义,民众当然无感。
评论表示,对超过1100万的受薪阶级来说,每天拼死拼活,换来的只是微薄的薪资,看不见生活改善的机会,GDP成长换来的只是所得分配的恶化,如何期待民众对成长有感。1995年以前,受雇人员报酬比重在GDP要素所得组成中,几乎都在5成以上,近年来只剩下4成左右。政府不思考解决方案,只自满于保2的经济成长率,何其可悲。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林全曾表示,薪资上涨将会带动物价上扬,政府不该轻易调涨薪资,这显然是一种不在乎民众感受、自恃专业的知识傲慢。这种专业知识只存在于学术理论的象牙塔,而不符合真实世界情况。薪资上涨会带动物价上扬,前提是实质薪资已充分反映劳动生产力的成长率,因此当薪资上涨带动人力成本提升时,企业在无多余利润下只能提高产品售价,进而拉升物价上扬。
问题是,过去15年来,台湾的整体产业平均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5成以上,同期间各业受雇员工的平均实质薪资却仅成长不到两成,两者差距至少在3成以上。这意味着企业老板没有让薪资充分反映劳动生产力,因此调涨薪资不会造成物价上扬,除非调涨幅度超过3成以上。
评论称,新政府执政一年来,在意表面的经济数据,却不重视民众的真实感受,对过去一直宣称跟人民站在一起的民进党而言,不啻是更大的讽刺。台北市东区店面的萧条与冷清,正是当前经济困境的缩影。从忠孝东路上的SOGO百货一路向东延伸,到光复南路口的孙中山纪念馆,过去是时尚潮流与精品百货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全台北出租店面的指标地区,即使店面租金一涨再涨,仍然一位难求。如今频频爆出关店出走潮。从去年年底的知名日本化妆品牌DHC、苹果经销商优仕,到今年5月的大型钟表店亨得利,先后关店。根据戴德梁行调查统计,近年东区一线店面空置率飙破1成,平均10间就有一间等着出租,远比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高出一倍以上。整个东区黄金地段,走没几步就可看见铁卷门深锁、降价租售广告牌高挂,没有人会同意经济好转的说法。
睽违已久站上万点的股市,这次也撩不起民众的激情。过去每站上万点,号子就大开香槟庆祝,这次却门口罗雀,外界戏称“无感万点”。缘由就在于历经证所税与股利所得可扣抵税额减半等争议后,散户与中实户纷纷退出市场,形成外资控盘的架构。失衡的市场结构下,只有外资高持股的权值股与高价股带动大盘冲关万点,散户鲜少参与,万点当然无感。但对于好大喜功的执政者而言,这可是有感的政绩。特别是面对“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前瞻”基础建设等争议事件冲击,新政府希望大加宣导,能够转移焦点。但这对民众生活的改善有帮助吗?
评论表示,对于重新执政的民进党,人民是高度期待的。不过,期待愈高,失望也就愈高。各家民调持续下滑的施政满意度,已清楚揭露这个事实。拼经济绝非只是口头说说,更需实际端出牛肉。重要的是,这盘牛肉绝不能只独厚于特定产业或特定人士,而是必须尽可能地满足所有人民,尤其是为数众多的受薪阶级。拼经济如何让百业兴盛,让民众有感,而非只是表面经济数据好看,或许是蔡英文民调起死回生的关键。(中国台湾网 齐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