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6月17日电 (记者 刘舒凌 刘双双)1947年6月下旬,知名作家巴金来台访问一个月。为纪念这段因缘,上海巴金故居与台湾《文讯》杂志社、纪州庵文学森林合作,17日起在台北举办“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展览暨系列讲座。
70年前巴金来到台北,既为他当时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寻觅台北分址,也是来拜访吴克刚、卫惠林、黎烈文等多位友人。
上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一年前开始筹备此展,希望用图片文献的方式,达成巴金先生再度踏上台湾土地的心愿。
展览中有两位主角吴克刚和卫惠林,是巴金青年时代就认识的好友,他们一起留学法国、有数月的时间同在一个屋檐下学习、生活;吴、卫来台后分别成为颇有成就的经济学者、人类学者。尽管他们相当长时间分隔两岸、观念也不一致,都不影响做一生最好的朋友。
当天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往来书信。来自东京的日本学者山口守30多年前就开始在两岸间搜寻资料、访谈当事人以开展巴金研究,17日他以“巴金在台湾”为题发表研究成果。
除了跨越时空的友情,展览还有一个部分讲述巴金与台湾文学界长达六十年的联系。1936年,巴金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山灵: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台湾作家杨逵《送报夫》和吕赫若《牛车》两篇小说,是他与台湾新文学结缘的开始。
在1987年之前台湾“戒严”状态下,巴金、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在台湾被禁,但仍在进步青年之间暗中流传。两岸往来恢复后,《巴金译文选集》《巴金小说全集》终在台湾出版,李黎等台湾作家、读者到上海拜访先生并保持书信往返,一些宝贵资料也在展中呈现。
在晚年一篇文章《关于丽尼同志》中,巴金曾写到1947年从基隆搭船回上海时,对于台湾这片土地的喜爱、对朋友的眷念及遗憾――“因为大雨冲坏了公路,我没有能去风景如画的日月潭,至今感到遗憾。倘使能再次踏上美丽的南国宝岛,这将是我晚年莫大的幸福。”
周立民受访时说,多年后,台湾友人曾邀请巴金和冰心访台,可惜巴金身体状况已不能支撑出门远行,终未如愿。
他也提到,巴金先生当年在台朋友的后人应该还在宝岛生活,也希望透过此展能寻找他们的踪迹,唤起、延续当年几个家庭之间珍贵的友谊。
接下来两个周末,主办方还将邀请台湾不同世代的研究者、作家,到纪州庵分享他们阅读巴金或接触其人其事的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