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台湾新闻

台湾写真:仲夏夜重温《绿岛小夜曲》

时间:2017-08-08

中新社绿岛8月8日电 题:仲夏夜重温《绿岛小夜曲》

中新社记者 李欣 路梅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飘啊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一首《绿岛小夜曲》让绿岛这个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岛屿蜚声世界,成为旅游胜地。记者近日踏上这个碧波中的火山熔岩岛,探访兼具海洋风光旖旎和监狱往事沧桑的地方。

绿岛是台东县东面的离岛之一,和兰屿一起点缀在太平洋上,过去被称为“火烧岛”,直至1949年才更名。

“火烧岛”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岛上居民更认可的是此岛常年海风吹袭,山头红土外露,太阳照射下远望犹如火烧。

虽对《绿岛小夜曲》中的“绿岛”所指何地有过多种“非议”,歌曲作者也一再澄清歌中的“绿岛”实指台湾岛。但生活在绿岛的居民,依然选择笃信这个美丽的误会。绿岛人总会骄傲地同游客讲,“那首《绿岛小夜曲》唱的就是我们这个岛”。

图为8月1日,绿岛夕阳。 中新社记者 李欣 摄

图为8月1日,绿岛夕阳。 中新社记者 李欣 摄

绿岛潜水场排名世界十大潜水场之一,海水清澈透明,能见度可达50米,丰富的珊瑚礁、软体珊瑚、各种鱼类每年吸引众多潜水客“试水”。

已经70多岁的蔡居福是位老船长,也是资深“潜友”。“几乎每天都开船带客人去船潜”,他说,“以前做潜水生意的人少,一天要出海五六次,现在每天一到两次”。有空的时候他还是会去潜水,“去抓龙虾喽”。

图为8月1日,绿岛“大白沙”沙滩的水中步道吸引众多游客踏浪拍照。 中新社记者 李欣 摄

图为8月1日,绿岛“大白沙”沙滩的水中步道吸引众多游客踏浪拍照。 中新社记者 李欣 摄

同样古稀之年的林聪明,也是个离不开海的老人。每天早晨都要开着自己10吨的船出海打鱼。“岛上人出海就像城里人晨练一样”,孩子都在台北工作,常常要求林聪明去台北生活,但一辈子离不开海,离不开船的老人不愿离开绿岛。

“捕鱼的技术怕是要断代了,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捕鱼了。就连做柴鱼的手艺,都要绝迹了”。林聪明烤柴鱼是绿岛独此一家的美食技艺。老人没有店面,只有“知情”的街坊四邻和喜欢柴鱼的人订货。记者采访时,他刚刚给订货的客人烤出一批柴鱼。

旖旎的海底风光,世界罕见的海水温泉,“哈巴狗”、“睡美人”、“将军岩”等松软火山岩构成的海岸型石,让绿岛美名远播。这座太平洋包裹下的小岛,近百年来,还曾陆续设立过不同的监狱,更让绿岛增添了神秘色彩。

1911年,日本殖民者建立的“火烧岛浮浪人收容所”成为岛上第一所监狱。1951年以后,台湾当局又相继设立新生训导处、绿洲山庄、绿岛监狱、绿岛技能训练所等各类监狱。

在1949年到1987年间,绿岛的监狱区拘禁了许多政治犯,作家柏杨、李敖等都曾关押在此。如今,已经废弃的监狱区成为岛上的文化景点之一。

图为8月1日,绿岛知名景点“哈巴狗”和“睡美人”。 中新社记者 李欣 摄

图为8月1日,绿岛知名景点“哈巴狗”和“睡美人”。 中新社记者 李欣 摄

绿岛大约有居民近4000人,多数人都在经营民宿、餐饮、纪念品、潜水等旅游项目。伴着夕阳西沉,“火烧岛”渐渐退去了酷热,海风轻拂,小岛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食肆饭寮、酒吧冰室陆续迎来游客。聪明的绿岛人将监狱历史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资源。在最繁华的南寮大街,“牢饭”餐厅、“冰监狱”冷饮店、“监狱海藻冰”等店面纷纷用监狱特色文化吸引游客。

仲夏夜的绿岛上,有热闹南寮大街上喧嚣的游客,也有坐着摇椅纳凉的乡民;有晚归的渔船,也有背着水肺准备出发的夜潜客。“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静……”(完)

  • 上一篇:2017年前七月两岸贸易额同比升9.7% 内地与香港同比降8.8%
  • 下一篇:台湾“高考”放榜 缺额量创8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