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亲承“非核家园”有挑战 台当局政策或迎“发夹弯”
中国台湾网8月30日讯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日前接受媒体访问,在谈到供电问题时,释出两个重要讯息:一是承认“2025年非核家园是高难度挑战”;另一是说如果供电确实不够,要把核二厂2号机当作供电的“最后手段”。蔡当局终于了解其能源政策的目标很难达成。台媒表示,欢迎台当局务实调整错误的政策,但也坦率指出,绿营的能源政策其实已近破产,林全“内阁”还需要做更全面、更有弹性的备案,确保电力供应无余、价格稳定,而且对环境的伤害最小。
林全在受访中表示,要达成2025年非核家园的目标,让天然气发电比例提高到50%、再生能源提高到20%,“都是高难度挑战,但是也绝非无法企及”。虽仍自信,但承认是“高难度挑战”,较诸当初信誓旦旦说可完成此目标,蔡当局已懂得为政“务实”的重要。
电力危机的实情,比林全的理解更严峻万倍。蔡当局1年多来全力推动绿电,特别是离岸风电,虽然吸引不少外部业者来台探路,但面对严峻的生态伤害(白海豚、候鸟问题)、对环保的冲击、与轮船航道重叠问题、渔业补偿问题等都迟迟无法解决,加上行政流程冗长,业者抱怨要经过近20次审查会、需要近4年时间才能通过,业者风险大增,已有来台探路的欧洲业者打退堂鼓,后续还有施工难度问题要克服,依照国际专业能源团队的预估,2025年绿电比例只能增加到不到10%,连目标值的一半都不到。至于天然气发电要增加到50%,其最重要的前提是完成新的天然气接收站,但此计划同样陷入环保与地方反对抗争中,坦白讲,完成时间完全无法掌握。
对目前的供电情况,林全说:“如果真的发生可预期的电力缺口,届时我就会报告‘立法院’,将它(核二电厂)当作电力供给的最后手段。”也就是说,当供电不足时,蔡当局会考虑启用停机状态的核二厂2号机。这是执政者正确务实的担当,亦可解供电的迫切危机;但林全似乎不了解,核电机组重新启动到满载发电需要2到4天,核电应该用来当基载电力,而非备援电力;天然气启动升载快、发电成本高,更适合备援之用。
正确做法应该是让停机的核电机组加入发电,天然气机组则降载备援,才能让电力系统留有应变余裕,才能避免再度发生意外酿成大范围轮流停电,台湾民众愤怒的事件。
既然为了让供电充裕,蔡当局能启动核二机组,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核一尚未到除役年限却停机的机组,为何不能也加入发电?再来更要面对30、40年的核电机组能用,为何新建完成、技术更新、安全更高的核四不能用?绿营过去宁可冒限电风险亦不愿重启核电,其实就是怕要面对这一连串的质疑;但在815大停电之后,蔡当局终究要面对这个问题。
整体来看,绿营的能源政策其实需要全面“发夹弯”:保证稳定供电的支票已经跳票,不涨电价的支票也很危险,现在靠的是逼迫台电尽量吞下成本、降低获利,甚至可能吞下亏损,但未来成本高的天然气与绿电比重增加后,电价终究非涨不可,林全在受访时强调“台湾电价很低”,其实已让人有“预留伏笔”的联想。推动中的绿电与天然气电厂,显然进度不可能如预期,未来用电又会持续增长,电力缺口必然扩大,蔡当局是该务实考虑以核电补足电力缺口的必要。
林全表示,台当局已兴建数个新电厂,可补电力不足;但这些电厂不论是燃煤或天然气,都是排放与污染高的火力发电。未来即使新电厂顺利完成发电,全台排放与污染也必然增加。由此又引发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台湾到底该以废核还是减碳优先?
事实上,全世界的环保团体几乎无一例外,都把减碳列为优先,废核则是次要目标;瑞典曾通过废核,现已放弃废核,决定维持4成核电、4成水力发电的结构,并发展其它绿电、尽力减少火电使用,原因就是减碳优先。
蔡当局与岛内环保团体是否该就此议题好好讨论一番?如果决定废核,全台(特别是中南部)就必须有承受更严重的碳排放与污染的心理准备。既要废核又要减碳降污染,尚无已商业运转的技术可以做到。台当局官员与反核人士提出许多尚在发展中、甚至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新技术,只能作为政策愿景,却不能作为实际政策。唯有根据现状,拿掉反核神主牌,务实检讨修正能源政策,才能让台湾免于在缺电限电或增加污染与炭排放量的灾难中二选一。(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