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北京薪资超越台北,对台有弊有利
台湾《工商时报》19日社论指出,在最近台湾社会为劳基法及低薪问题争论不休声中,一则关于两岸薪资消长讯息颇能发人深省;就是北京市平均薪资水平,已然超越台北市。其实,不只北京,其他大陆各地薪资都在持续较快调升之中,迟早会普遍高于台北及全台。但这种形势,对台湾有弊也有利。其弊害是会吸引更多台湾人才登陆发展,至于有利的一面,则是会带动台湾薪资回升;如果蔡当局愿意扩大开放陆资入台,则陆资将会引进大陆薪资增长模式,而给台湾在地就业者带来实惠。
社论指出,根据大陆一家招聘网站最近发布数据,全大陆37个主要城市,去年秋季的平均薪资为7,599元人民币,折合新台币3.44万元(按当时汇率计),其中北京市以9,900元人民币高居第一,折合新台币4.48万元。有台湾媒体找出台北市相关数据来作对比,发现台北市去年9月平均薪资约为新台币4.35万元,已被北京超越。
社论中说,更值得注意的是,台北乃至全台当前薪资增长乏力,而北京及大陆其他各地,现时都仍处在薪资持续较快增长期,这几年全大陆每年平均薪资增幅,都超过大陆经济增长率,即每年平均薪资增幅动辄7%或8%。因此,北京薪资超越台北的幅度势必越来越大,且大陆其他主要城市也将一个接一个超过台北,并把台湾其他县市薪资水平抛在更后面。
两岸薪资彼长我消形势,对台湾的主要弊害,就是会显着冲击台方就业市场之“留才”需求。换言之,将有越来越多专业人才,被大陆“薪情”吸引,而放弃在台谋职,转而登陆发展。这将造成台湾产业界“智能空洞化”恶果,非常不利于台方厂商转型升级,使厂商更难创造附加价值,也更不易帮员工加薪,而形成恶性循环。
社论表示,但换个脑筋去设想,如果两岸厂商相互到对岸投资的渠道能畅通,重点是台方扩大开放陆资入台,那么,上述的两岸薪资消长,对台湾就会“坏事变好事”。因陆资厂商一旦扩大入台投资,除了会增加台湾就业机会外,也会参考大陆薪资水平,及引进大陆薪资增长模式。
譬如,在台北市投资的陆企,给台籍员工的薪资,很可能比照北京市水平,同时,每年调高薪资幅度也会尽量参考之。如此即可望带动台湾整体薪资水平较快提升;而当前因陆资入台家数尚偏少,较难发挥这种带动作用。
社论指出,更深入地看,近二、三十年来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其实对台湾薪资水平变动影响很大。直白地说,这段漫长期间中,台湾厂商一直受大陆低薪资吸引,而持续成群结队赴大陆投资,自然“冷落”及“低估”了台湾在地就业者。如同样的职务岗位,在大陆只要月给约当新台币一、两万元就有人干,台商老板当然不愿花3万元在台湾找人来做。台湾薪资水平长期停滞不增,奥秘就在这里。
社论认为,近年大陆薪资已经不再便宜,很多台商难以承受了,纷纷外移东南亚,却也已带动东南亚薪资显着上升。当前东南亚薪资水平也在持续较快提升之中,其增幅堪与大陆比肩。正是“投资涌到哪里,哪里的薪资就要涨”;此乃经济规律的硬道理。
近来蔡当局一直颇用心招揽大陆台商回台投资,但收效并不突出,回台投资数量远远不如转进东南亚者,原因应是台商仍偏好追逐低薪资的节约成本经营模式。所以当局这项工作,只能且战且走。
社论表示,相较之下,陆商入台投资,是当前最有发展空间的事项。其自2009年开放以来,至目前累计核准入台家数刚超过1千家,投资金额加总仅约20亿美元,只是台商赴陆投资数量的尾数,两者不成比例;这显是台方对陆资入台把关过严所致。
如果蔡当局能改变思维,而将陆资视同一般外资,予以公平对待,则陆资入台规模可望加速扩张,且由于当前陆资业主很讲究创新升级、争锋全球,所以其肯定愿意花较多钱聘雇台湾在地人才,以提升竞争力。如此也等于是把大陆当前的薪资增长模式引进台湾,而有助于台湾薪资的加速提升。
社论强调,总而言之,蔡当局在解决台湾薪资问题时,应该多向大陆借力使力,莫忘大陆仍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依托。若能通过两岸资本交流和双方经贸合作,使台湾薪资和大陆一样快速增长,也让台湾就业者可以自在地选择于台湾或去大陆工作,而不需一味登陆谋职;这样不是很妥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