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台湾新闻

亡故14年 江苏籍台湾老兵杨宝林魂归故里

时间:2017-05-19

中国台湾网5月19日泰州讯 5月9日下午6点,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从台北飞来的航班ZH9076缓缓降落,75岁的老人杨信琏身着白色衬衫,系着黑色领带,背着一个崭新的大背包,步伐沉重,神情悲哀。老伴周如英跟在身后,不时用双手托住背包底部。走到接机口,杨信琏轻轻地蹲下,将背包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抱起背包中的骨灰坛,将脸颊紧紧地贴在上面,红着眼眶,喃喃道:“父亲,我们回家了!”

等候在航站楼大厅的杨家儿孙举着“爷爷,我们接您回家了”的横幅,早已热泪盈眶。长孙杨晓斌走上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布,轻轻地盖在骨灰坛上,仔细地把4个角整理好,和杨家一众儿孙,面向骨灰坛,深深地鞠了3个躬。漂泊异乡近70年,亡故14年之后,台湾抗战老兵杨宝林终于漂洋过海,魂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热血青年 离乡参军杳无音信

杨信琏1943年出生于溱潼镇改建南巷,同年,父亲杨宝林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加入蒋经国嫡系部队青年军第202师,成为一名督查,在军队中管理纪律。

“自我一出生,父亲就已经离开家乡了,听母亲说,父亲是家中第四子,高中毕业后本想回乡继承家族生意,然而,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他毅然投笔从戎,1942年进入军校读书,26岁加入青年军。”杨信琏说,“我对父亲的印象都来自母亲的描述,刚参军的几年中,母亲还去过父亲的军营,1946年之后就失去联系了。”

据杨信琏介绍,母亲李明珠本是溱潼镇上大户人家的千金,与父亲感情深厚。父亲参军后,她毅然决然挑起了家庭重担。“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母亲为了让全家人生存下来,几乎卖光了家产。

1961年,李明珠撒手人寰。“她至死也没有等到父亲回来,这是她生前最大的遗憾。”提起早逝的母亲,杨信琏格外悲痛。

45年后父子终于相见

1985年,镇江人林半生自称是被杨宝林救助过的老兵后人,托人从美国带来口信:“杨宝林还活着,1948年他随部队撤退到台湾,1983年退伍后定居在新竹。”得知这一消息,杨信琏欣喜若狂,认为父亲就要回家了,可没想到,由于种种原因,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明日到上海,请到机场接我。”1988年夏天,一封署名为杨宝林、发自香港的电报让杨信琏兄弟二人激动不已。

第二天,杨信琏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父亲,彼时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父亲已是71岁高龄,杨信琏也已经46岁了,他们在机场抱头痛哭。杨信琏至今记得父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你们的母亲可好?”看见两个儿子哭得更厉害,杨宝林泪如雨下:“不要哭,我们回家!”一到家,杨宝林就来到父母和妻子的坟前长跪不起,诉说离家45年的思念:“我对不起你们,我回来晚了!”

吃饭不许说话、不许泡汤,站着不许靠墙、要抬头挺胸……杨宝林与亲人团聚后,依然保留着当兵的很多传统,对子孙也严格要求。杨宝林还有一大爱好――摄影。每年回家探亲,他都会背着一台尼康单反相机,包里还装着五六个镜头。为了弥补年轻时没有和子女一起生活的遗憾,每年回来,他都会带着一大家子出去旅游,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至今,杨家人仍然保留着每年全家一起出去旅游的习惯。

抗战老兵望断故乡路

1991年,杨宝林第一次带着杨信琏兄弟二人去了台湾,带他们了解自己在台湾多年的生活足迹,遇到台湾的朋友就忍不住“炫耀”:“你们看,这是我的两个儿子,我在大陆是有家的,而且有子有孙,我福气好啊!”从那之后,杨宝林经常带儿孙们去台湾小住,每年也从台湾回溱潼镇,少则住上3个月,多则住上半年。

2000年,杨宝林回乡探亲,正好赶上溱潼镇华光大桥开工建设。想起这是自己曾经摆渡的地方,杨宝林慷慨解囊。他说:“家乡造桥是大好事,必须支持!”华光大桥2002年5月建成通车,建成后,杨宝林的名字被刻在桥下的功德碑上。

让杨家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探亲竟然成了永别。回到台湾的杨宝林身体每况愈下,肠道出血严重,2003年9月4日病逝于台湾新竹荣民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加上杨家人对2003年台湾新修改的去世老兵骨灰迁回安葬政策不够了解,杨宝林的身后事由新竹荣民服务处代办,资料被错误登记为“无后”,安葬在忠灵祠。

10多年过去了,杨信琏也成了一名75岁的老人,他始终记得父亲曾经跟他促膝长谈的一席话:“你母亲生前,我亏欠她太多,既然生不能同在,希望死后可以陪着她,百年之后,记得将我们合葬……”

父亲逝世后的14年间,杨信琏从未忘记父亲的嘱托。他一直希望可以赴台取回父亲的骨灰,但苦于手续繁琐、资料登记有误,困难重重,一直未能成行。

台办携手民间组织 助老兵魂归故里

2016年夏天,杨信琏与老伴随着旅游团到了台湾,在新竹找到了父亲的坟墓。回来后,他在家中建了一座“感恩亭”,时常坐在亭中,翻看父亲的影集。眼看着2017年1月18日就是父亲杨宝林100岁生日,杨信琏愈加思念父亲。

1月17日下午,杨信琏到区台办寻求帮助。区台办主任夏建琪听后也犯难了,全市都没有这样的先例。“既然官方渠道走不通,是不是可以借助民间的力量?”夏建琪想到了两岸连锁经营协会。

两岸连锁经营协会是姜堰和台湾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台办的友好合作单位,姜堰区驻台联络处就设在该协会。理事长王国安也是一名军人子弟,在大陆做生意期间,对老兵后人寻求帮助的事情很热心。1月21日,夏建琪赶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两岸连锁经营协会拜访王国安,王国安一口答应帮忙。

在申请去台湾期间,区台办和两岸连锁经营协会克服重重困难,帮助杨信琏办妥了身份公证书、入台证、安葬证明、海基会证明等一系列繁琐手续,最终取得因事赴台(领取骨灰)专项审批,杨信琏夫妇可以在台逗留1个月。

“所有手续都已经齐全,杨信琏夫妇可以赴台湾领取骨灰了!”今年5月3日,区台办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特事特办,派专人赴省市各级公安部门,仅用3天时间就帮助办好了入台手续,并帮杨信琏夫妇订好5月7日和9日往返台湾的机票。

考虑到两岸的风俗习惯和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区台办工作人员与台湾方面联系了上百次,最终敲定赴台行程,并委托两岸连锁经营协会派专人专车在台湾全程服务,陪同他们到新竹殡葬管理所、荣民服务处、忠灵祠、台湾航空公司等地办理手续。

5月9日下午,区台办工作人员与杨家人一道来到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等候杨信琏夫妇回来。区台办主任夏建琪说:“今年是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30周年,我们为能促成老兵骨灰顺利回归感到欣慰。作为娘家人,服务好台商、台胞、台属是我们的分内事,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姜台一家亲再作贡献。”

曾经,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多少老兵的回乡之路。杨信琏动情地说:“父亲在台湾一直孤身一人,他总说自己的家在大陆。母亲在家乡等了他一辈子,如今还在等待着他。我们会尽快将父母合葬,以后每年清明,就可以到父母坟上祭奠了!”

夕阳西斜,载着杨宝林骨灰的车子驶出机场,一路向北,朝着他魂牵梦萦的家乡溱潼镇飞奔而去。杨信琏轻轻取出胸前口袋中随身携带的父亲照片,靠在车窗前,他要让父亲再次看看回家路上的风景……(中国台湾网泰州市台办通讯员 丁洁 王吉军)

  • 上一篇:国民党选战前夜"6强"猛拉票 洪秀柱吴敦义新北较劲
  • 下一篇:民进党执政周年:操弄“去中国化”撕裂台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