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台电难辞其咎,但谁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台当局“行政院”火速批准核二厂二号机重启,以为可解今夏缺电危机;谁知,机组并联发电第一天就发生跳机。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任何决策,都必须兼顾决策面和执行面的可行性。但无论蔡当局的“2025非核家园”或者“新能源转型”政策,却都是先从尾端做起:先决定废核,再设想电力应如何供应;结果当然滞障难行。当能源问题被掺进这么多政治口号,看不到自己决策盲点的蔡当局高层,要叫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社论摘编如下:
台当局“行政院”火速批准核二厂二号机重启,以为可解今夏缺电危机;谁知,机组并联发电第一天就发生跳机。原本台电估计这部机组昨天满载发电,可贡献3%的备转容量率,结果仅一天希望就告破灭。少了这98.5万千瓦的电力,电力供应更捉襟见肘,全台民众这个夏天头壳都要抱咧烧。
核二二号机命运乖舛。2016年5月它在大修后重启,仅并联发电半小时就跳机,遭“立委”围剿要求停机。那次意外,不仅让核电厂的安全性饱受质疑,也愈发确定了民进党“非核”的决心。孰料,六百多天之后,民进党当局因电力短缺,不得不将它重启。但这次重新并联,仅维持了一天,便告跳机。
尽管前后两次跳机的原因不同,上次是“保护电驿跳脱”,这次是“蒸汽旁通阀灵敏度测试调整”,引发反应炉的保护机制;但接连两次意外,仿佛一场悲剧,恐怕将使这部机组的安全性受到难以洗刷的怀疑。而首当其冲的,是台电、台当局“原能会”和台当局“经济部”处理供电问题的能力都受到谴责,台电董事长杨伟甫、台当局“原能会”主委谢晓星、台当局“经济部长”沈荣津均遭“立委”点名下台。
不可否认,这些首长无论如何推托,都难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尤其,回顾他们连日来为二号机护航时夸下的海口,沈荣津说过如果跳机就“直接办人”,杨伟甫和谢晓星也都说过“会负起该负的责任”。话说得很满,但一旦出了问题,他们所能“负责”的最大资本,充其量只是辞职下台了事,又能如何?至于烂摊子要如何收拾,核二二号机留下的近百万千瓦电力缺口,要从哪里寻找替补?
最近台湾电力的问题一环接着一环。蔡当局刚刚调涨了电价,自毁承诺;深澳要兴建燃煤电厂,北台湾民众的反对声浪四起。同一时间,台电决定将“核四”燃料棒运回美国拆解或出售,废“核四”厂必须付出的三千亿元新台币代价也将纳入电费,由全民承受。至今,核二厂二号机刚重启就跳机,不仅安全疑虑重重,留下的电力缺口更预告全台将面临一个难捱的夏天,随时有停电、跳电的危机。这些问题环环相扣,蔡当局一贯都把责任推给台电;但是,蔡当局高层能源政策的目标设定及期程不当,又岂能逃脱责任?
任何决策,都必须兼顾决策面和执行面的可行性。但无论蔡当局的“2025非核家园”或者“新能源转型”政策,却都是先从尾端做起:先决定废核,再设想电力应如何供应;结果当然滞障难行。台湾为何会沦落到今天供电紧张的地步?原因无他,民进党近十年来不时指责台电“发太多电”,把“备转容量”视为台电员工上下交征利的黑箱;因此不断杯葛其电厂计划,又不时因应社运团体要求关闭某些电厂;如此,连同废“核四”在内,终于把供电的余裕压榨到钢索边缘。
直到去年“815”发生大停电,蔡当局才惊觉到问题的严重;因此,才会有核二二号机的重启,及深澳燃煤电厂的重建等计划出炉。今天核二二号机跳机,“立委”责怪台当局“原能会”在审查核二二号机重启的安全性时未做好把关;但试想,决定重启是蔡当局高层拍板,原能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审查,它敢做出“不可重启”的决定吗?台电人员就算觉得不宜,他们的意见能被蔡当局高层听见吗?
赖清德曾说台电“电太多”,备转容量太高,但今天他却发觉电力已不敷使用。以深澳电厂为例,新建一个电厂长达七、八年,并不像速食面泡一下就可以吃;若再遇上环保争议,民众一杯葛,不确定性就更高。何况,既有电厂又要岁修,还要大修;但蔡当局把这些余裕压榨到底,最后只能把电力危机丢给民众。
惩罚台电容易,解决供电艰难。当能源问题被掺进这么多政治口号,看不到自己决策盲点的蔡当局高层,要叫谁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