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4月11日电 (记者 陈悦)“真没想到,从‘31条措施’到厦门的‘60条举措’落实这么快,大陆各部门从上到下这么有‘冲劲’。”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11日对记者感慨。
他所言的“31条措施”,是大陆多部门日前推出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60条举措”则是厦门本月10日正式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11日上午,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记者会上介绍,厦门市推出的60条具体措施中,“31条措施”已经在厦门完全落地。
吴家莹说,“31条措施”涵盖范围如此之广,涉及大陆多个部门,“可以说是从居委会到各省、各部”,让台企和台胞没有想到的是,出台至今不过几十天,就能在厦门得到落地,“这让台胞真的很有感”。他举例说,此前厦门推出台青可申请公租房的政策,“台胞从申请到入住只不过才一周左右的时间”,“进展非常快”。
在《若干措施》中规定,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在厦门设立企业时可以选择使用美元或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金,在厦门经营活动中可以享有内资企业待遇。在厦门耕耘多年的吴家莹对此尤其点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使台商拥有更多的选择。”
“80后”林士伟4年前和夫人一起从台湾来厦门创业,从事品牌策划、设计。在厦门已经安家的他,尤其为《若干措施》中多项便利台胞在厦门生活的具体措施印象深刻。此前,林士伟在厦门著名风景区鼓浪屿承接了一个项目,但由于不是厦门市民,每次上岛需要走游客通道,船票价格更高,也不如市民上岛方便。
此次推出的《若干措施》规定,在厦门长期居住的台胞,可以通过市民通道上鼓浪屿,林士伟上岛之路方便了很多。在他看来,这虽然是件小事,但结合《若干措施》中多项便利台胞在厦生活居住的举措,让台胞在厦门创业生活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吴家莹也同样感受到《若干措施》给台胞带来的“融入感”。他说,《若干措施》中规定,对无法识别、读取台胞证信息的系统设备限期进行完善升级,实现电子台胞证在厦门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使用等措施,切实听到了台胞心声,解决了困扰台胞的问题。
从“31条措施”到《若干措施》,厦门市在落实过程中之细致入微也让吴家莹深有感触。他注意到,为了推广这些措施,厦门市设立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供台胞了解,“真的体现对台胞的关心”,“体现‘两岸一家亲’”。
林士伟也说,这一系列措施和举措,让他在大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比如对台湾职业资质和执业资格的认可,就解决了我们参与很多项目的障碍”,目前他的业务已经走出厦门,向福建各地甚至大陆各省拓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