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7月29日电 题:逾百名台湾大学生大陆乡村支教 收获经验感动
中新网记者 郭军
7月19日-31日,“孔子行脚”两岸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大陆黑龙江、青海、陕西、四川、吉林、内蒙古、广东等多个省区的偏远中小学展开。逾百名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分别与大陆20余所高校学生组队支教,受到当地师生欢迎。
参与“华师灯塔”暨“孔子行脚”两岸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两岸大学生在广州从化西塘村支教。 郭军 摄在此之前,他们已分别在台湾台中、高雄、屏东等地16所偏远中小学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据介绍,这是台湾师大连续第九届主办“孔子行脚”活动,旨在号召两岸大学生效法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以深入偏远地区课辅教学的行脚方式,为教育弱势族群尽一份心力,同时,促进两岸青年学习相互交流教育与学习。
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两岸学子共同设计规划课程教案,一起生活与旅行,互相切磋学习,用教育帮助偏乡孩子,传承爱与希望,在希望中收获经验和感动。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广州北部从化区宁静而美丽的西塘村。参与此次支教活动的10名台湾师大学生,以及与他们联合组队的12名大陆华南师大和华中师大学生正认真的给孩子们上课。有的在教美术,有的教表演,而在教室外池塘边的,一群孩子们正跟着老师学习武术……
参与“华师灯塔”暨“孔子行脚”两岸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两岸大学生在广州从化西塘村支教。 郭军 摄“共70多个小朋友跟我们一起学习,最小的5岁半,最大的17岁。多数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负责对接此次广州支教活动的华南师范大学老师说,招生报名那天,孩子们非常踊跃,有些年龄不够的小朋友也哭着想要加入,让人感动落泪。
“我们共同为孩子们设计了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言艺术、心理辅导、定向越野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很受欢迎。”该老师说。
多数台湾学生是第一次到大陆乡村支教。来自台湾师大社会教育系的林雅庭,此前在台湾有过偏乡执教经验,这次来是为了深入体验和了解下大陆的偏乡情况。“我在这里向孩子们介绍台湾文化,还教他们折纸,做感谢卡片。”林雅庭说,体会到针台湾和大陆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些不一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边的孩子比较活泼,有时候需要先对他们严肃一点,他们才会听你的,才会更深入地跟你交谈。”
台湾师大社会教育系的黄 婷也认识到对两岸学生教学方法的不同。“大陆孩子很自信,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台湾的孩子虽然害羞一点,但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她说,由于每个班级的人数多很多,同样一门课程,大陆这边更强调统一管理。
“我教心理地图,要求孩子们以他们社区为主,闭着眼睛想象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会经过什么样的路,路上会遇到什么人、事、物,再思考他们跟自己的联系……”黄 婷说。
“我对教育一直都很热忱,这次来大陆希望可以体验一样不同的教学活动。”傅冠婷来自台湾师大心理辅导系,她负责辅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人际关系沟通。“这边的学生蛮可爱,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的,他们都会很热情地和你打招呼,主动来认识你。下次见到时还记得你。”傅冠婷说,一开始抱着平常心来参加支教活动,一段时间后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与“华师灯塔”暨“孔子行脚”两岸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两岸大学生在广州从化西塘村支教。 郭军 摄来自台湾师大华语文教学系的吕思涵,曾在台湾南投和印度支教。“参加支教,主要是为了个人的职业规划,想看看自己对教育的热忱到底是否足以支撑自己以后从事这个职业。”
吕思涵认为,教学相长是一定会有的,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情感。“我们很关心孩子们,下课后,有时会陪他们走回家,边走交流。有的家长会骑摩托车载我们去家里,看他们的生活环境。”吕思涵感动地说:“我们做一些卡片,教孩子们写给他们最想感谢的人,结果我们收到好多感谢卡片。”
台湾带队的胡世泽老师,此前曾多次带队到大陆乡村支教。“每个地方情况都不大一样,但同样收获满满。”他认为,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很重要的是中华文化,两岸学子合作开展这类活动,大家同吃同住,一起交流,体验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共同进步,非常有意义。
胡世泽透露,“孔子行脚”活动在台湾师大学生中很受欢迎,希望明年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让更多高校参与进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