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3日电 (李晗雪 杨程晨)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参与承办的“艺术品修修脸――科学保存修复展”3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
8月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参与承办的“艺术品修修脸――科学保存修复展”在北京举行开幕式。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摄位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展示区内,两列展板介绍陶瓷、油画、木刻等不同种类艺术品的修复方式,玻璃柜中的修复工具吸引了少年们的目光。据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活动分为多个部分,展览外还设立同名讲座及体验课程。
台湾正修科技大学校长龚瑞璋在开幕式上表示,台湾在艺术品保护方面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经验相对领先。此次活动让大陆青少年体验艺术品修复的过程,并了解这项工作与科技的联结,养成他们保护艺术品的习惯。“这是观念扎根的工作”。
中国宋基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对中新社记者说,台湾在艺术品保护的启蒙教育方面比大陆起步早,有一些经验值得大陆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8月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参与承办的“艺术品修修脸――科学保存修复展”在北京举行开幕式。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保护盒折好了吗?下面我们用这条无酸胶带把两块方纸板贴起来、做成画框。”当天下午,台湾正修科技大学文物修复中心的纸质修复师郑世强,带领小朋友们制做纸质模型。他认为,对于孩子们而言,展览介绍的知识或许相对艰涩,体验课程会透过拼图、制作模型等浅显易懂的方式教育孩子。
课堂上,6岁的李笑昀几乎每一步工序都能率先完成。在将装裱好的明信片放入保护盒后,李笑昀举起成果给身旁的外婆展示。老人说,这次活动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对艺术品修复的思考。
郑世强指出,经过推广,孩子们会慢慢形成保护艺术品的观念。“他们会有意识,比如看书时就知道,书不可以折、不可以撕。这方面概念的养成能让小朋友有相对严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事物细节的重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