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8月11日电 题:勇气与梦想齐飞 台青“登陆”创天地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2017年12月初,24岁的台北青年吴宇恩“登陆”创业。如今,他在上海拥有两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两家公司成立时间恰好在大陆出台“31条惠及台胞措施”前后。
11日在福州参加第六届海峡青年节活动,吴宇恩接受了中新社记者采访。
作为台湾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吴宇恩这两年来已经组织了上百团组的台湾青年到大陆交流。“我一直是很有勇气的人,想来试一下,过来开公司。”他笑说:“结果还可以。”
吴宇恩第一家公司开张时,按照当时规定,必须找一位大陆合伙人搭档注册。资金不足、人才不好招、报税制度跟台湾也完全不同,“自己去摸,自己去碰”,吴宇恩形容自己“训练得非常扎实”。
今年2月28日,大陆出台“31条惠及台胞措施”,涉及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的措施12条,包括台湾有关机构可与大陆开展合作,为台胞提供小额支付服务、征信服务等等。
“很多台企原来不能做的事情,‘31条’后就可以了。”吴宇恩当即又成立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试水台胞绿色通道”。目前,该公司正研发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寻找政府招标项目合作机会。
“没有‘31条’,凭着孤勇到大陆打拼的台湾创业者真的很困难。”吴宇恩认为,问题的源头在于台资企业被归类于外资企业,“相较于政策利多,台资企业更需要有个公平的起跑点”。
台湾辅仁大学餐旅专业大学生高嘉璐说,她已决定毕业后到大陆就业和创业,不但希望大陆能提供更多元业种的实习机会,还建议针对台湾青年打造“就业博览会”。
“我期待手机能够装上支付宝,去商店滴一下就可以买单。”台湾中央大学化学研究所研究生陈伯元笑说,他很喜欢大陆“出了地铁站迎面就是大商圈的繁华感”,“但网页连翻两三页都找不到大陆产业结构资讯,太需要资讯整合平台了。”
林智远在福建平潭经营民宿,亦因此作为台湾专才被聘为平潭自由贸易区两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当地旅游开发。他亲历平潭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大陆欢迎台湾青年来打拼新天地。”
启达创业海峡双创基地总监范姜峰见证了几十位台青创业者入驻基地,也见证了近10家台企孵化成功,“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才能消除两岸差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政策法规、社会人文客观上存在差异,台湾青年背井离乡到大陆创业需要很大勇气,所提的建议切合实际,不乏建设性,值得重视,“站在两岸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台湾青年,值得给予掌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