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邀请台商回台投资难遂其愿
据台湾《工商时报》9月26日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9月25日称,未来台湾将持续通过租税优惠,把台湾打造成“亚洲新创资本汇聚中心”,邀请所有台商利用景气复苏时机,加码投资台湾。同日,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陈建仁出席大陆台商中秋联谊活动时也喊话称,台湾经济正走向正向发展的道路上,台商应该把握契机回台进行大投资、大建设,为此海外资金汇回、申报纳税等问题都在加速解决。
蔡当局邀请台商回台投资,主要意图有:首先,呼应美国挑起跟中国大陆打贸易战和围堵的策略,争取美国对其施政乃至选战的更多、更大、更深的支持。显然,蔡当局邀请台商返台投资,迎合美国希望助其与大陆打贸易战围堵大陆的意味浓。
其次,试图展现动员台商回台投资与蔡当局一起为台湾“拼经济”的努力姿态,提振台湾民众对蔡当局拼经济的信心。蔡当局喊话,邀请台商回台投资,就是要展现动员台商回台投资的努力姿态,提振台湾民众对其拼经济的信心,降低因拼经济表现差强人意,对年底选情的冲击力道。
尽管最近蔡英文自夸道:台湾资本市场的转型已带来正面的影响,表现在失业率持续下降、薪资稳定成长等经济指标,台湾经济目前处在过去20年来的最好状态。“行政院长”赖清德也吹嘘说,台湾经济已经走出困境,是10年来最好。
但其实,台湾经济去年成长2.85%,仍低于全球经济成长3.1%;即使今年达到3%,也低于全球经济预估的3.5%。再说,台湾年轻人低薪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台湾民众没有像蔡当局所说的经济那么好的感觉,纷纷向蔡当局“打脸”,发出了“民进党不倒,台湾经济不会好”的呐喊。
再次,企图割断台湾经济、文化与大陆的联系,降低台湾经济文化对大陆的依赖程度。蔡英文在就任时就宣称,要摆脱台湾经济对单一市场(指大陆市场)的依赖,抛出所谓的“新南向政策”,妄图以开辟新南市场来弥补脱离大陆市场的缺失。
蔡当局就任之后,污蔑大陆的惠台政策措施是“统战伎俩”、“糖衣毒药”,炒作所谓“共谍案”挑起两岸对抗;透过阻挠台胞申领大陆居住证、限制两岸官员往来和处罚陆资所谓“非法”投资等方式,来管制两岸正常的交流。同时,实施“联美媚日抗陆”的战略,推动“文化台独”,企图割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经济连结。
而今,蔡当局动员台商回台投资,实际上是“经济去中”、“文化去中”的重要一环,目的之一是想以此来降低台湾经济、文化与大陆的联系和依赖程度。
不过,蔡当局邀请台商返台投资,基本上是一厢情愿,效果会是非常有限,难遂其愿。
一是台湾的投资环境依然较差。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问题,以及台当局失能、社会失序、“立法院”失职、经济失调、世代失落、台湾失去总体目标的六失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仍然困扰岛内企业,岛内缺电严重,企业随时有可能因限电而中途停产。
二是大陆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大陆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甚至普通民众,都坚持把台胞当作一家人来善待,中央根据台商的需求,适时出台协助台商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今年出台的“31条惠台政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还出台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申领办法,为台商在大陆购买车票、机票、融资、办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便利。普通民众也会根据台商的需求,随时向台商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台商排忧解难。可以说,大陆从上到下都对台商怀有善意与诚意,都愿意尽力关心和照顾台商投资创业、谋求更大发展。另外,大陆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具有台商投资创业所需的原料。还有,大陆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发展,广大民众的消费能力有明显增强,能吸消耗掉大部分甚至全部台商生产的产品。正因为如此,所以,台湾许多企业在大陆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如愿以偿。
许多台商对回台湾投资不以为然,对在大陆投资发展深具信心。首钢创业公社港澳台经理郑博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没有签订服贸协议,台湾“新南向政策”不配套,“年轻人在台湾没什么发展机会,他们才会走出来,怎么可能再回去?”他说,中美贸易战台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回到台湾只会面临“夹心饼干”的局面,“综合考虑的话,最好的选择还是留在大陆。”(中国台湾网网友:张良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