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台湾新闻

台湾烘焙冠军的“互联网+”故事

时间:2018-10-04

中新社北京10月4日电 题:台湾烘焙冠军的“互联网+”故事

作者 李晗雪 郑巧

从功课不好的台中少年,到烘焙赛冠军,再到原麦山丘行政主厨,“80后”林育玮如今是拥有几十万微博粉丝的网络名人。

2012年,投资人找林育玮到北京筹备面包店,隔年第一家原麦山丘开张。“第一个月营业额超过50万人民币,第二个月各地同业都跑来了解我们的面包。”林育玮说:“我有些以前的台湾同事会不解,原麦山丘为什么能在大陆那么成功。我跟他们讲,这就是互联网效应。”

近日,原麦山丘行政主厨、来自台湾的烘焙冠军林育玮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讲述他来到大陆发展的“互联网+”故事。图为原麦山丘行政主厨林育玮站在原麦山丘中关村店(现已搬迁)门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原麦山丘行政主厨、来自台湾的烘焙冠军林育玮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讲述他来到大陆发展的“互联网+”故事。图为原麦山丘行政主厨林育玮站在原麦山丘中关村店(现已搬迁)门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麦山丘刚好踩到大陆消费升级、烘焙业迭代的节点。在多数面包店都做日式甜面包的时候,我们敢为人先,尝试软欧包。”

林育玮曾向蜚声华人世界的台湾面包大师吴宝春学艺,师出名门,但并非一帆风顺。喜欢吃面包、不爱读书,十三四岁时林育玮就去面包店问需不需要学徒。高中时,他读夜校,白天就在面包店学习。一开始遇到的两位师傅都没真正传授技术,学了很久还是打杂,林育玮回忆:“一直到遇到吴宝春师傅。”

近日,原麦山丘行政主厨、来自台湾的烘焙冠军林育玮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讲述他来到大陆发展的“互联网+”故事。图为林育玮在制作面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原麦山丘行政主厨、来自台湾的烘焙冠军林育玮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讲述他来到大陆发展的“互联网+”故事。图为林育玮在制作面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跟吴宝春学艺半年时,一件事让林育玮至今印象深刻。“我工作一直得心应手,吴师傅就放心地把一种很基础的馅料交给我做。很简单,我却煮糊了。他就觉得我对那件事不用心,叫我回家,反省一下这样的态度还适不适合做烘焙。”

林育玮说,那一事件对他和师傅打击都很大。“但是,师傅叫我回家反省,其实是再给我一次机会。第二天,我回去跟他说还想继续学习。这之后,每一次简单的配料、称料,我都很谨慎。”

学徒三年多之后,吴宝春2003年介绍林育玮到一家面包房工作。7年后,在店老板和吴宝春鼓励下,林育玮第一次报名台湾四大天王面包大赛,隔年获得赛事冠军。

那时起,他开始打算向更大的市场发展。“台湾的面包房大多是单店、夫妻店,很难做大。而且台湾面积就这么大,越来越多店出现,只是让竞争恶化。”林育玮说。

恰巧,原麦山丘投资人在2012年找到他,建议先来北京看看。林育玮注意到大陆烘焙业正处在起步阶段,“每个人在这个环境都有很好的憧憬和动力”。

两个月后,林育玮搬到北京。但筹备过程比想象中来得困难;带来的配方都要根据北京气候重新调整,此外与初涉烘焙业的投资人也需沟通磨合。他说:“这需要自己调适。我有可以妥协的地方,例如按投资人要求上调某款产品售价,我有信心消费者可以接受更高的价格。但面包的品质必须坚持。”

经过一年多筹备,第一家店原麦山丘落址北京中关村。“为什么选中关村?因为那附近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店前三个月,我们用大幅宣传画把店铺围起来预热。同时,到互联网公司扫街宣传,请他们试吃。这些互联网工作者会发朋友圈、微博帮我们宣传。”

2013年10月,店铺揭幕:明亮的玻璃房映出橘色灯光,正中央摆放着质朴的原木展示柜,饰以大把金黄小麦。店外宣传画上,林大厨手捧面包、笑容温暖。店面自然、硬朗的装潢在当时面包店仍不多见,“店铺随便拍照,我们欢迎顾客做网络分享。”林育玮说。同时引发线上热度的还有持续的粉丝互动,例如鼓励分享在原麦山丘“面包与爱情”的故事。

目前,原麦山丘在大陆已有26家店,并开始向全渠道销售发展,与精品商超、便利店及盒马鲜生这样的线上销售平台展开合作。

事业有成,林育玮仍保持做面包的初心。“对你喜欢的食物,尽量像孩子一样保持单纯。”林育玮在他的烘焙书《百变面包》中写到。

他也开始带自己的徒弟,多是大陆“90后”青年。林育玮希望能将吴宝春的用心精神传承下去。他说:“酵母就像小宝宝一样,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所以我把面包当成一种新生命看待。”(完)

  • 上一篇:台湾商业服务景气第四季度将转降
  • 下一篇:福建拉响Ⅳ级台风预警防“康妮” 渔船进港赴台航线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