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现代妇女基金会董事长潘维刚19日表示,台湾2017年有54112对夫妻离婚,超过半数探视子女受阻,呼吁离婚父母要以孩子最佳利益为前提,遵守“不批判”、“不阻扰”、“要合理”探视三原则,让爱永远延续。
潘维刚透露,根据台湾内政部门统计,2017年台湾有54112对夫妻离婚,为5年来最高峰,受影响的未成年子女则有76586人,即台湾每天有近150对夫妻、超过200个孩子面临家庭分离状况。
台湾现代妇女基金会日前调查,共回收183 份与未成年子女同住的父/母(简称同住方)问卷以及144份没有与未成年子女同住的父/母 (简称探视方)问卷,发现探视方竟有超过半数探视受阻,甚至几乎看不到自己的孩子。
在探视难度方面,同住方高达64.8%认为“没有困难”,但却有52.5%的探视方认为“十分困难”,44.3%的探视方甚至认为同住方不愿意让自己和孩子见面。
潘维刚指出,很多同住方察觉不到自己其实设下许多无形的探视限制,比如借口“孩子不愿意见面”、“孩子已有活动安排”,让探视方经历一次次挫败而感到“被百般刁难”。最后,双方只好对簿公堂,并对彼此诸多抱怨。
不论是同住方,还是探视方,均有高达7成以上很少或几乎没有与对方联系,此类父母通常排斥与对方见面,现实中曾发生孩子在父母缺乏沟通的状况下向父母各自要钱挥霍,造成孩子的价值观、行为偏差。
此外,92.4%的探视方认为自己能够与孩子有正向互动,但同住方却只有23.7%认为探视方能办到,显示双方对于孩子的照顾上可能会出现分歧。常见的原因是探视方时常带着补偿心理而对于未成年子女百般依顺,却忽视可能造成同住方在照顾与教育上的困扰。在双方缺乏信任、沟通与体谅的状况下,逐渐形成合作与探视上的困难。
潘维刚分析称,根据观察,离婚或分居父母经常带着对彼此的不满情绪,因此在探视方面会出现以下四大互动类型:
――装聋作哑型。此类父母常以“我什么都不知道”来回应,或是基本不回应,不能以子女的最佳利益为主,装聋作哑般的沟通方式造成探视困难。
――百般刁难型。此类父母经常临时改动探视规则,却可能不允许对方有一丝调整,吹毛求疵,沟通无弹性,以致探视困难重重。
――唯我独尊型。此类父母认为自己的教养“完美”,或美化、合理化自己的问题,造成教养上的困境。
――针锋相对型。此类父母时常互相指责,认为千错万错都是对方的错。
对此,应该坚持探视三原则,让爱永远延续,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友善的探视环境,勿让孩子加入父母的“战争”:
――不批判。父母应以正向、肯定的方式进行探视联系,建立良好沟通渠道。
――不阻扰。父母应配合探视约定,并持友善态度,鼓励对方与建立孩子良好互动模式。
――要合理。父母对于探视要求应合情合理,建立友善探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