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台湾新闻

台湾实行垃圾强制分类计划 垃圾随分类而消失

时间:2017-06-05

新华社台北6月5日电(记者马玉洁 章利新)台湾各都市的街头几乎看不到垃圾的踪影,但喜欢“逛吃”的游客也会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垃圾桶无处可寻。

台湾的垃圾就像装了隐形的翅膀,而旅人手中喝空的奶茶罐、盐酥鸡的包装纸和吃剩的果核有时候甚至要跟着他们一整天,因为连很多街角的食肆和商铺里也看不到垃圾桶。

台湾的垃圾都去哪了呢?原来,它们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特定的地点。

实际上,台湾每年大概产出700多万吨的垃圾,数量并不少。不过回收率高达56.8%。能有这样的高回收率,就在于垃圾在扔掉之前的分类工作。

台湾人对垃圾车的声音都很熟悉。每天,响亮的电子音乐都会在社区周边数次响起,提醒居民把已分好类的垃圾放上垃圾车。

垃圾带出家门前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资源、厨余与一般垃圾等三类。资源垃圾主要包含废纸、废铁铝和玻璃容器、废电池、废灯管等,厨余垃圾主要指生、熟食物、残渣以及有机性废弃物,其余则为一般垃圾。

这三类垃圾要分别送到资源回收车、垃圾车加挂的厨余回收桶及垃圾车中,如果不按规定分类,将面临新台币1200-6000元的罚款。

这是台湾环保部门为促进资源循环再生,从2005年起开始推动的垃圾强制分类计划。

在这一计划下,所有垃圾都需要打包完整不外露,并放置到指定地点或等固定时间垃圾车出现再丢弃,而具体垃圾分类的要求也非常细致。

例如,像饮料和牛奶盒这类可回收的物品,要将内容物清空后,将盒子清理干净并压扁,才可以投入垃圾袋;灯泡则必须用套袋打包,以免打破造成危险;就连旧衣服,也要清洗干净并保持干燥,单独打包交予资源回收车……

这也就是为何台湾街头的公共垃圾桶比较少,而有些商铺则会规定“非本店垃圾请带走”。

上述这些步骤看似繁琐,但记者采访了几位台北居民,他们都表示“已经习惯了,不觉得麻烦”。有些家庭还会自己配备厨余粉碎机来进行简单的处理。

据介绍,台湾之所以实行强制性的垃圾分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人口密集、资源短缺,过去数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所衍生出来的废弃物问题已严重冲击到台湾的环境品质。上世纪70年代,台湾甚至曾经爆发“垃圾大战”,街道上堆满未经处理的垃圾。1998年,全年丢弃的垃圾高达900多万吨,平均每人每天要丢掉1.14公斤的废弃物。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台湾环保部门在1996年推出“垃圾不落地”的政策,希望改善脏乱的环境;随后开始推动民众参与回馈式资源回收四合一计划,主要通过家庭垃圾分类,将各类资源物品,结合各地清洁队、回收商及回收基金进行回收再利用。

2005年起,台环保部门开始推行全面性的强制垃圾分类,并延续至今。强制性的垃圾分类很快发挥了作用。台湾的垃圾量从1998年的943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722万吨。

虽然大多数居民能够自觉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但仍有少数人会“偷工减料”。对此,台湾环保部门一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对违法者进行罚款;另一方面,也鼓励民众举报这些行为,如果证据确凿,可以分得一半的罚款。

在清运过程中,也会有随车人员观察是否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并予以更正。如果屡劝不听,则会对违犯者罚款1200-6000元新台币。不过,事后惩罚不如事前教育更加奏效。因此,各地也积极推广和宣传环保教育。

台湾的学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垃圾如何分类、如何循环利用、如何变废为宝等知识。台湾的社区也经常举办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

  • 上一篇:台湾再遭国际劳工大会封杀 联合国拒认身份证明文件
  • 下一篇:江苏推“五大行动计划”助台企创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