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2月20日電 這個春節假期,單是年三十至年初三,已經有六十五萬旅客人次訪港,比去年同期升了一成二。
《星島日報》社論指,旅業興旺,帶來龐大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不過,如果不及早正視旅遊和相關行業面對的瓶頸,就會因為接待容量不足,流失擴展機遇,並且產生種種影響旅客興致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副作用。基建方面,機場第三條跑道姍姍來遲,要盡量提高現有設施效率,而高鐵和大橋年內通車,絕不能重演郵輪碼頭接駁交通配套不足的情況。除了硬件規劃,業內面對另一個瓶頸是人力軟件。要擴充旅遊業的接待容量,自然要增加人手,單是一家新酒店便要聘請不少員工,總不能像一些新建公立醫院般,因為人手不足而任由部份房間空置。當局要突破旅業面對的各方面軟硬件瓶頸,不能囿限於針對業內問題頭痛醫頭,還須縱觀社會全局,及早擬訂解決問題的周全方案。
農曆新年假期,多間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人數與內科病房緊張。
《文匯報》社評指,陳肇始強調要做好特別津貼發放、增購疫苗、加強科研、基層預防等多方面工作。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隨著假期外遊的大批市民返港,嚴防疫情由外地傳入顯得尤其重要。當局須加強對全球疫情的監察,加強香港與內地尤其是廣東省的衛生交流合作,建立健全的傳染病共同防治機制,確保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政府未遏私家車增長,電動車政策弄巧反拙。
《明報》社評指,財政司長將於本月底發表《財政預算案》,不少車主和環保人士都關注政府會否推出新措施,遏抑私家車數目增長。去年政府大幅削減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優惠,不僅無助遏抑私家車增長速度,反而刺激了燃油汽車數目顯著增加,令改善空氣污染的努力開倒車,政策徹頭徹尾失敗。政府必須汲取教訓,對症下藥,一邊扭轉汽車急增的勢頭,一邊鼓勵車主捨棄燃油車改用環保電動車,不能藥石亂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