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9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道,在昔日中國內地未有嚴格執行資金離境管理時,要將人民幣帶到香港,真是易如反掌,但這事件看似簡單,內中其實有很多風險不為外人所知。因此,國內人在香港購買一份保險,其實是要冒相當的風險。
騙保事件驚嚇市場
先不說購買保險的費用,將層面轉焦到看保險機構對投保人的要求,以普通的儲蓄型正常保單為例,國內人購保,單是身體檢查這一項,香港的保險機構對國內投保者是會有更多要求;當中特別是年期長、保額高、每月供款保費低的客戶,審查要求最為嚴格。
保險公司做這些防備工作,都是從痛苦的經驗中買回教訓。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國內的醫療機構很容易就能開出個人醫療文件證明,可用作保單申請賠償之用,因而發生過大量國內保單索償的例子,而事後發覺到是與某醫院經常相關。因此,保險機構大幅收緊免檢查身體保單的投保要求。就以某香港銀行屬下的保險公司為例子,他們對國內投保人的體檢要求比保險公司更高,若有疑點,即會要求增加保費,目的就是要杜絕欺騙事件,苦了的卻是真正有需要的人。
這類長期供款保單,每個月要求的保費只是數千元,投保人可以輕鬆的每月按時在國內將保費存入自己國內銀行戶口內,再轉到同名香港銀行戶口用作繳款。由於金額不多,很少機會出現問題。但對那些短期大額供款的保單戶口,因為被定性為走資渠道,近期已經被密切監管。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