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2月27日電 香港《商報》27日發表題為“投入資源 投資未來”的文章,全文如下:
備受關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於明天出爐,期望預算案既堅守“量入為出”、“財政健康”的原則,又著力改善民生、紓緩基層生活負擔,同時也要多投入資源,投資未來,促進本港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公共財政是所有市民一起努力積累下來的財富,在如今庫房“水浸”,財政收入可觀的情況下,應使則使,不僅要關注解決市民當下所需,還富於民;更重要的是要將目光放遠,為香港的未來投入資源,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都需要政府持續不斷地進行投資,如此才能保持競爭力,保證香港長期繁榮。
在經濟上,一方面,要繼續投入資金來完善本港的基建設施,畢竟,基建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也是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貿易、旅遊和航運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同時還將造福於民,比如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機場第三跑道等,未來應繼續開拓新的海、陸、空交通網絡。另一方面,要重點大力支持新興產業,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為本港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如此方能突破產業局限瓶頸,源源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和發展機會。例如,政府正力推的創科和文化創意產業,這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年輕人及下一代的機遇和施展才華的舞台。預算案在這些新產業領域都應加大投入,比如預留足夠的創科和創意發展基金;提供科研基建配套,建設好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政策上拆牆松綁,減免稅收,為發展新興產業的公司提供稅務優惠等。另外,預算案也要助力香港積極開拓新的市場,促進本港和內地乃至國際間的合作。香港自身市場狹小,因此需要不斷對外擴大市場和空間來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投入資金設立更多的經貿辦和合作機制,加強與各經濟體的聯繫,特別是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積極舉辦或外訪參加各類經濟發展論壇,對外推廣香港;與各國協商制訂優惠的課稅協定,促進貿易和投資的往來等等,以上這些措施都是值得財政投入和支持的。
再談教育方面,一直以來,教育都是本港公共財政投入比例最多,時間最長的項目之一,也是必須長線投資的項目。培育各專業且多樣化的人才是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本港高等學府能享譽全球的重要因素。因此新一份預算案要維持和加大對本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時也要根據現時發展所需,調整重點,改善不足之處。比如,本港醫護人手短缺,說明政府須側重加大對醫療和護理專業教育的投入,培育更多的醫護人才。再如,支持在基礎教育階段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為大學和研究機構提供豐富的研發資金,以此來培養更多的創科人才,促進本港創科創意產業的發展。
財政預算案事關公共財政開支,也關乎香港經濟、民生的發展,因此盡管某一年的財政收入大增,也不能盲目得只顧眼前利益“亂花”,還要善於未雨綢繆,放眼未來,作出長線投資,才能為香港的長期發展和繁榮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也才能不懼風險和挑戰。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