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3月2日電 新一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屠海鳴在2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發文指出,剛剛頒布的財政預算案充分體現了特首林鄭月娥管治團隊的宏觀視野、責任擔當和勇於作為的特質。文章說,從預算案的理財新哲學中,社會各界都可以看到,林鄭管治團隊正全力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的要求和指示,努力讓各階層市民有實惠、有利益、有盼頭;也可以看到這是一支有視野、有擔當、有作為的管治團隊。
以下是全文:
兩天來,本港的媒體、論壇、酒樓、餐廳,市民都在議論着剛剛頒布的財政預算案。社會各界普遍給予這份預算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份有理財新思維、貼近現實又顧及長遠、未雨綢繆又關愛分享的好“規劃”;稱讚這份未來的“藍圖”,對香港經濟現況的冷靜分析、對國家發展趨勢的清醒認識、對應對風險挑戰的充足準備,以及對各階層市民分享發展成果的普及力度,都充分體現了特首林鄭月娥管治團隊的宏觀視野、責任擔當和勇於作為的特質。
視野即是從世界經濟發展“西行東漸”大勢着眼,堅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擔當即是緊緊抓住發展的第一要務,心無旁騖地聚焦工作核心;作為即是全力確保市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實際上,這正是林鄭管治團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時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具體要求、殷切囑託的實際行動。有理由相信,隨着預算案的有效落實,香港的整體形勢將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未來五年是香港極其關鍵的五年,能否抓住寶貴發展機遇、能否摒棄爭拗凝聚共識、能否有效化解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將決定香港未來數十年的繁榮與穩定。去年七月一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並出席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典禮時,明確指出了四點要求,這是特區政府施政的指南和目標。從這方面而言,預算案的主題闡述與具體政策的落實,應當說是向中央、向特區、向全港市民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
回歸以來的事實一再說明,香港必須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認識到自身所面臨的危機,就無法應對未來的挑戰,也必將會被時代所淘汰。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習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時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目的,一方面是以和平的方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促進香港發展,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當前,發展的任務更應聚焦。少年希望快樂成長,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壯年希望事業有成,長者希望安度晚年,這都需要通過發展來實現。”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這是香港必須認識到並且全力堅持的核心要務。而預算案的內容對此有了足夠的清晰認識和全盤考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一開始就對“聚焦發展”作了深入闡述,分析了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形勢,並對香港自身的優勢以及劣勢與不足作了回應,亦對未來機遇與挑戰給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他提出: “面對社會上不同的聲音,我們不應迴避,而應該抱着‘求大同、存大異’的精神,以務實理性的態度凝聚共識,攜手化解這些制約。香港當前發展確實存在龐大機遇,但機不可再,也不等人,我們必須齊心一致,不失時機地把握這些機遇。”與其說這是呼籲,不如說這是一種“自警”,香港如果再不凝聚發展共識,摒棄不必要的政治爭拗,再好的機遇、再多的優惠政策,也難擋時代的巨輪。能在預算案一開始就作出這種警醒,說明了林鄭管治團隊的責任擔當,是對習主席指示的準確貫徹和堅定落實。
堅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國發展早已是世界發展的主要動力引擎;同樣道理,國家發展也給香港帶來巨大的、其他地區所無法享受到的機遇。習主席去年在香港明確指出: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着許多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特別是這些年國家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香港俗語講, ‘蘇州過後無艇搭’,大家一定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來。”
習主席的重要指示,在林鄭去年首份施政報告中,已有充分的闡述,而儘管預算案是對未來一年公帑分配與運用的安排,但同樣需要向市民說明香港未來的方向與財金政策的路徑。陳茂波司長在預算案中開宗明義地指出,香港必須要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他從中共十九大關於“一國兩制”的新定位、從國家十三五規劃對香港的支持力度,向市民介紹了香港的機遇所在,尤其是“一帶一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他說: “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策略,為香港帶來龐大的機遇……香港一定可以再乘勢起飛”而融入發展大局,既可擴展香港企業的業務腹地,又開拓新的市場版圖,還令香港的企業、金融和專業服務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這些政策落實,是林鄭管治團隊宏觀視野的體現,也可以預見,在堅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香港社會各界必將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全力確保市民的“獲得感”
當然,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惠及民眾,是要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絕不只是追求數字上的GDP增幅或龐大而無法惠及民眾的財政儲備。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時明確指出: “要與時俱進、積極作為,不斷提高政府管治水平;要凝神聚力、發揮所長,開闢香港經濟發展新天地;要以人為本、紓困解難,着力解決市民關注的經濟民生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獲得感”、“幸福感”,是習主席關愛香港、關愛香港同胞的一個重要的着力點。如何實踐這份初心,也在考量着林鄭和她的管治團隊。
陳茂波司長這份預算案在全力確保市民“獲得感”方面,努力有目共睹。在總共超過五百億元的惠民措施中,既有大幅度的稅務寬免,惠及所有階層;又有向長者及傷殘人士的“三糧”措施、向貧困兒童發放現金支援等,關顧了弱勢階層。此外在醫療及教育、安老方面的數以百億元計的投入,更是讓全社會得到直接的受惠。至於五百億元投入創科,更為青年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台。儘管沒有“全民派錢”,但從善用公帑、更有針對性支持的角度出發,預算案基本上已經做到了“人人有得益”的效果。甚至可以說,這是過去多年來市民“獲得感”最強的一份預算案。
習近平主席去年年末在會見前來述職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指出: “我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為香港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必然選擇。希望行政長官帶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泛團結社會各界人士,抓住機遇,共謀發展,與祖國人民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從預算案的理財新哲學中,社會各界都可以看到,林鄭管治團隊正全力貫徹落實習主席的要求和指示,努力讓各階層市民有實惠、有利益、有盼頭;也可以看到這是一支有視野、有擔當、有作為的管治團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