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3月8日電 新一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屠海鳴在8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發文指出,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討論中的發言,析港情,指出路,冀發展,分析透徹,提點到位,發人深思。既有對香港和內地合作歷史的概括,又有對全球經濟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文章說,王志民主任的這個發言稿,經整理後以《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為題,登載於香港中聯辦網站上。值得香港各界人士認真研讀,深入思考。
以下是全文:
香港應該怎樣實現“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在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討論中,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做了深入透徹的分析。他認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時代機遇、戰略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戰略支撐和重要平台,建設創新型國家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創建“新優勢、新中心”提供了不竭動力。利用好“一機遇、一平台、一動力”,香港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治理現代化以及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中都可以發揮“三大作用”、用好“一個平台”、打造“三個中心”,發展之路更加寬廣,發展前景令人振奮。
發揮“三個作用”,香港優勢明顯
王志民主任的分析視角獨到,透徹入裏。國情、世情、港情,了然於胸;事例,數據,概念,信手拈來。既有對香港和內地合作歷史的概括,又有對全球經濟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王志民主任的這個發言稿,經整理後以《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為題,登載於香港中聯辦網站上。值得香港各界人士認真研讀,深入思考。
王志民主任認為,中國進入新時代,香港可以發揮三大作用:一是香港可以為國家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提供優質要素支持;二是香港作為發達城市經濟體可為內地城市發展和治理提供經驗借鑒;三是香港作為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王志民主任的分析很有道理,香港在上述三個方面確實擁有明顯優勢。本港一些人士對“新時代”的說法不在意,或許認為這僅僅是句政治口號。這樣的理解是狹隘的。“新時代”不僅有政治含義,更有“真金白銀”。所謂“新時代”,就是“全面升級”的時代,經濟運行質量要升級,社會治理水平要升級,對外貿易、金融業發展都要升級。內地的“全面升級”,意味着香港的面前站着一個體量龐大的優質客戶,這不是發財的機遇是什麼?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和第七大貿易實體,國際聯繫廣泛,信息發達通暢,跨國公司雲集,還擁有科技成果轉讓和商業化方面的經驗優勢,完全可以成為吸納人才、資金、技術、高端服務的“蓄水池”,並將其輸入內地,助推內地高質量發展。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發達城市前列,但城市運行井然有序。內地正處於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城市化帶來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社會管理等諸多問題讓人頭痛,香港完全可以向相關城市輸出“香港經驗”。
“一帶一路”建設已從“大寫意”變為“工筆畫”,內地企業、特別是長三角企業表現出與香港合作的強烈願望,香港完全可以為內地企業提供金融、法律、國際仲裁等專業服務,讓香港的現代服務業與內地的製造業對接,以“併船出海”的方式參與國際競爭。
用好“一個平台”,香港機遇無限
王志民主任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戰略支撐和重要平台。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首先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大灣區,可以突破香港地域狹窄的局限,不僅可以拓展發展空間,還可以提升發展質量,也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創業平台,讓其盡顯才華。
王志民主任的這一分析,是基於對世情、國情、港情的準確把握。推動區域協調合作,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區域合作釋放的聚合力,可以產生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其結果必然是“1加1大於2”。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擁有兩個世界級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擁有一個世界級灣區:東京灣區。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需要整合資源,打造與上述三個灣區比肩的經濟區,這個經濟區就是“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整合空間、經濟、產業概念的“升級版”區域協調合作,致力於建設世界級的創新中心,不只是限於經濟領域,還涵蓋科、教、文、體、衛等各個領域。在香港,總有一些人用“政治眼光”看經濟問題,認為香港融入大灣區,意味着香港被內地“吃掉”。這種看法是狹隘的、也是荒唐的。融入大灣區不是誰吃掉誰?而是“2+9”城市抱團發展,攜手闖世界。香港各界需要衝破“政治霧霾”,理性看待大灣區建設。如果香港謀劃得好,可以挖掘到很多機遇。比如,把香港高校科研人才優勢、資本對創新的撬動作用和珠三角成熟完備的產業鏈相融合,可以孵化一批科創項目。再比如,可以利用港珠澳大橋通車的契機,大力發展香港端的“橋頭經濟”,等等。推進大灣區建設,國家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聯通和政策融通上,重點是“搭台”,舞台搭建好之後,就看“2+9”城市如何“唱戲”?融入大灣區,香港就可以跳出1100平方公里的狹小天地,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賺取紅利。這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打造“三個中心”,香港前景可期
王志民主任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創建“新優勢、新中心”提供了不竭動力。香港在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的同時,可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全球領先的供應鏈體系,依託國家和“一帶一路”廣闊市場,打造世界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數據中心、國際資本配置和管理中心,使香港成為東西方創新型經濟交流合作的樞紐。
打造“三個中心”的觀點,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值得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認真思考。客觀地講,香港在上述三個方面擁有雄厚的資源,關鍵在於如何釋放這些資源的能量。以打造世界科技創新中心為例,香港科技資源的富集程度全球少有,香港有五所大學躋身全球100強,擁有43位中國“兩院”院士,在華南地區處於領先地位。香港其中六所高校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16家,香港其中三所高校、應用技術研究院設立了六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如果香港能將自己的科技創新資源與廣東的高端製造業對接,通過“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的跨境協調整合,打造“香港─深圳─東莞─廣州”創新走廊,使香港科技研發成果迅速轉化成產品,孵化出一大批高成長性的創科企業,並在大灣區創科產業價值鏈中佔據上游,香港的發展之路就會愈走愈寬。同樣的道理,如果香港能夠抓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機遇,立足自身優勢,在“融合”、“對接”多下工夫,完全可以打造國際數據中心、國際資本配置和管理中心。
綜上所述,王志民主任在人大討論中的發言,析港情,指出路,冀發展,分析透徹,提點到位,可謂“一語點醒夢中人”,發人深思,令人振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