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3月14日電 香港《大公報》14日發表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改革”的文章,全文如下: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在範圍、力度諸多方面超出了外界的預料,對涉及國計民生的金融監管、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生態資源、衞生健康等諸多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適應了新時代的新趨勢、新要求,展現了改革大格局之下的大氣魄、大手筆,必將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產生深刻影響。
首先,改革體現了着眼大勢的戰略思維,向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堅戰發力聚焦。銀監會保監會合併,打破部門壁壘,遏制險資野蠻生長,築牢防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的“防火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組建農業農村部,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夯實脱貧攻堅基礎。環保體制三十年四次大升級,從環保局到環保總局,從環保部到今次的生態環境部,真正凸顯了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後的戰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改革體現了協同高效的統籌思路。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一批亮相,將長期分散在多個部門的相近職能有機整合,形成了大資源、大生態、大應急、大市場的新體制。改變九龍治水、政出多門的局面,破除責任不明、推諉扯皮的弊端,使得職能權責更加優化協同,監管運行更加高效有力。改革科學配置權力,減少了八個正部級、七個副部級單位,不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而且簡政放權、便利創業創新。
再次,改革體現了執政為民的民本情懷。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次改革在民生方面濃墨重彩,聚焦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組建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醫療保障局、文化和旅遊部,就是要通過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服務質量監管,來提升民眾生活品質。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的成立,也是為了突圍“十面霾伏”、守護好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讓民眾擁有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些兜底性基礎工程,將織密保障網,改善民生福祉,建設服務型政府。
同時,改革還體現了攻堅克難的政治擔當。這次改革範圍廣、力度大,不少都是針對長期積累的制度性矛盾。譬如分税制已實施二十多年,在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劃分方面不盡合理,並推高了地方的“土地財政依賴症”和債務風險,但涉及資金規模巨大,牽涉利益複雜。這次改革下決心進行調整,迎難而上,不迴避,不拖延,將調動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
今年是新時代的開局之年,也是接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一年之計在於春,新時代春天的機構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其他領域改革的設計落實提供製度保障和人力支持,同時宣示了新時代執政團隊鋭意改革、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