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3月21日電 題:探訪香港廢電器回收處理園區 “轉廢為材”踐行惜物意識
楊威利
“如果我們提高頻率,增加更次,每年最大的處理量能達到5.6萬噸,幾乎囊括了香港所有受管制的電器電子產品。”負責運營WEEE·PARK的歐綠保環保公司首席技術總監鄭堅明向記者介紹。
作為香港特區政府全資興建的首個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WEEE·PARK在今年3月正式投產,對香港每年生產的7萬噸電子廢棄物中八成的“受管制電器電子產品”,以可持續方式進行回收、處理和循環利用,包含雪櫃、冷氣機、洗衣機、電視機及電腦產品在內的“四電一腦”。
記者近日走訪WEEE·PARK的4條處理綫。目前全港僅有的兩條獲發牌照、能够處理雪櫃及冷氣機的處理綫旁,穿戴厚實手套及口罩的工人實時監測制冷劑的抽取過程。
另外兩條處理綫,一條負責拆分電視機及顯示屏并提取水銀、熒光粉等有毒物質,另一條負責拆解和物料分類。電腦,洗衣機,以及所有經過“除毒”的冷氣機、電視機、顯示器,都由其進行最後的拆分、粉碎,并分離出各種有用金屬及塑膠物料,回收率可達80%以上。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這個擁有約3400平方米處理廠房和2700平方米暫存倉庫的大型基建工程,“是香港廢物基建發展在‘轉廢為材’方面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近年來,香港政府提倡低碳轉型,惜物減廢,投放資源發展并完善與廢物處理相關的基建。2016年,屯門曾咀污泥處理設施T·PARK(源·區)的開幕,是香港在“轉廢為能”方面踏出第一步。此外,香港首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預計於今年在大嶼山落成啓用。位於大埔污水處理廠的厨餘預處理設施則可在明年落成。
林鄭月娥認為,這些基建工程“顯示了特區政府實踐資源循環的決心。”
決心并不僅僅體現在硬件方面,相關法例草案及其他政策法規等軟件方面的完善,亦是特區政府“資源循環藍圖”中重要的一環。
將於今年8月1日在香港全面實施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首先對電子產品零售商及供應商作出了強制性責任要求。受管制電器的供應商必須繳付循環再造費用,銷售商則須為消費者提供免費“除舊”服務。
同樣被要求履行職責的還有消費者。香港立法會此前通過了包括對塑膠購物袋、垃圾等進行收費在內的一系列法例草案和政策法規,希望以經濟誘因強制性推動公衆在行為上有所改變,從源頭減廢。
在提升公衆惜物減廢意識方面,新投產的WEEE·PARK提供了更具參與度與關愛性的嘗試。
一方面,融合大量綠色建築元素的廠房內設有展覽廳,任何公衆及訪客只需透過網絡預約申請,便能參觀回收處理的全過程。鄭堅明期望,公衆在目睹廢電器轉化為有用金屬顆粒的過程中,理解“轉廢為材”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修復工廠”為大量廢置電器進行修復,并由社工轉贈有需要的家庭。記者現場見到不同種類的電視機,都能够如常放送電視節目,看上去“一點也不廢”。
鄭堅明解釋,包括電視機在內的許多被棄置電器,其實本身沒有太致命的故障,很多消費者或只為更新換代,就會棄置舊款。通常這類電器經過專業工人的簡單修復和測試,就能直接使用。
據介紹,根據與環保署達成的協議,WEEE·PARK每年至少要轉贈1000台經過修復的電器電子產品。“1000台其實并不多,事實上我們基本每月都要送出300台左右,這也是目前我們每月接獲的申請數,幾乎都能滿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