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3月28日電 據中新社報道,正在香港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多位參展商、藝術家、策展人等向中新社記者分享了他們對中國藝術市場的看法。有內地參展商認為,中國藝術市場正處於爆發期的前奏。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發佈的最新一份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按年增長12%至約637億美元,其中美國維持最大市場地位,中國略微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來自上海、創立於2008年的獅語畫廊將藝術家譚平的場域繪畫作品帶到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這件長約9米的創作曾經在蘇黎世參展,藝術家其後在畫廊環境有感,現場創作了衍生部分,正好迎合主題“縫合與再生”。
獅語畫廊2015年已在香港另設畫廊,目前來自內地、香港和海外的客戶大致各占三分之一。該畫廊經理席宇感覺,在香港的客戶對畫作的關注更多,內地客戶較關注新媒體、藝術裝置等新媒介的作品,不過兩地藏家的偏好正趨於相同。她認為內地藏家的視野越來越國際化,也越來越多地從內心出發去欣賞藝術家的創作,而非僅追逐市場關注度高的創作。
多年參與內地和香港藝術展感受到的積極氛圍,讓席宇相信中國藝術市場正處於爆發期的前奏:互聯網發展和國際各類藝術展的舉辦,讓內地藝術從業者有更多機會與國外同行溝通交流。內地和香港的藝術展吸引的藝廊更加優秀、參觀者人數眾多。內地藝術家和畫廊合作日趨規範,藏家尋求藝術品的渠道也日益規範,藝術家和藏家都在進步、形成良性互動。
她形容,作為藝術生態系統的其中一員,自己能够感受到行業正被“點燃著”。
多媒體藝術家兼製片人李振華連續多年擔任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展區策展人。據他多年觀察,來香港參展的內地畫廊數量越來越多,包括一些新畫廊也加入進來。香港與內地相鄰,因此香港巴塞爾本身有一定的區域性傾斜,令內地機構更容易參與,而國外同業有時看到內地新畫廊也會覺得有驚喜。因為巴塞爾不僅是發展買賣關係的平台,也是世界各地藝廊之間互通有無的場所。
中國內地藝術家、四君子古典傢具有限公司主席陳玉樹表示,若要在巴塞爾藝術展選購作品,首先會考慮工藝的精細度,會更多地從設計層面去考量,然後是藝術品能否帶來心靈震撼及其表達的思想內涵。
他認為,隨著中國中產階級人數日益增長,藝術市場的前景也被看好,因為他們或需要通過購買藝術品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對於中國藝術從業者來說,如何將中國傳統藝術及文化融入當代藝術,形成突破之力,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巴塞爾藝術展全球總監馬克·施皮格勒(Marc Spiegler)談到中國藝術市場時表示,亞洲市場已經佔到全球23%的銷售額,當中21%來自中國,香港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約九成的中國內地藝術進口都是經由香港進入。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畫廊考慮更正視內地市場,因為目前看不到任何增長放緩的跡象。(記者 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