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12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道,在昨日舉辦的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舉措成效發布會上,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不受近期監管政策的限制,也不受外匯管制的影響。他還透露,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牽頭籌建的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即將成立。受訪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對所有實實在在服務實體經濟的投資和項目都沒有限制,在“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上更是如此。而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也將對“一帶一路”的建設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銀行業一帶一路建設成就
●中國銀行業協會積極籌建倫敦代表處,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即將成立。
●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62家一級機構。
●協助中企在沿線國家新簽的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就達1260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億美元。
●截至2016年底,國開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纍計發放貸款超過1600億美元,餘額超過1100億美元。
●國開行舉辦200多次國際培訓,沿線國家超過4000人次參加。
●中國進出口銀行支持“一帶一路”項目1200多個,簽約金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
●工商銀行累計支持沿線項目212個,承貸金額674億美元,同時還擁有3372億美元的項目儲備。
●中國銀行跟進“一帶一路”大型項目460個,到今年年底授信預計將超1000億美元。首發“一帶一路”主題債券76億美元。
支持對外投資實體
對於銀行業如何在限制資本外流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取得平衡,潘光偉表示,最近出台的相關監管政策,目的是限制一些投機性的境外投資,比如說炒房地產或者風險度較大的併購或海外投資,但是監管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並沒有限制,打開的窗戶不會關上。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也在發布會上表態,兩家銀行對“一帶一路”項目在外匯使用方面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也沒有因為資本管制影響銀行對外放款。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塗永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不僅是在“一帶一路”項目上,中國所有的對外投資,包括在拉美、北美的投資,只要是實實在在地服務實體經濟、鼓勵產能合作的投資和項目都沒有限制。限制較多的是將資金拿出去炒房地產、炒期貨等投機方面。“沒有實際的貿易和實實在參與投資項目的,需要嚴格審查,但‘一帶一路’中已經開通的項目或計劃中的項目確實是沒有限制的。”
高回報促銀行積極參與
對於如何甄別流出去的資金是否用在“一帶一路”項目上,塗永紅認為,“一帶一路”項目是國家有規劃的,企業走出去投資也受到相應監管。“在大數據時代,資金的流動、是否會流到對方國家的賬戶,都有數據記錄,透過對數據的監管就可以鑒別資金是否進行投資還是借機外逃。”塗永紅說。
資金融通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潘光偉介紹,2016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的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達1260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億美元。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貸款餘額已達2000億美元;中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底授信支持1000億美元,跟進境外重大項目420個;工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儲備412個項目,總投資金額3372億美元;建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儲備了180多個“走出去”重大項目,信貸規模900億美元;一些股份制銀行也在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如中信銀行儲備“一帶一路”項目超過300個。
“國內的商業銀行在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上,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包括中行、建行、工行、招行等,在最近幾年都增加了海外的機構和網點,其中60%-70%都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上。”塗永紅說,特別是有重大項目、重點合作的國家,中國的金融機構都設有分支機構。因為沿線國家基本上很缺資金,但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高,所以國內商業銀行和一些私人金融機構完全有積極性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中。
亞洲金融協會做溝通橋梁
潘光偉透露,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處。中國銀行業協會也在積極籌建設立倫敦代表處,牽頭籌建的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也即將成立。
對此,塗永紅認為,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包含了各個國家的銀行,資訊可以相互溝通,在具體做法和制度安排上可以相互了解。比如,大的項目可以藉助這樣的平台發布資訊,共同參與投資建設。她指出,作為資訊交流溝通、監管協調、資金相互支持的平台,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將對“一帶一路”的建設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目前,各個國家在監管制度、規格以及對當地市場的理解不同,有了這樣的協會,就可以溝通和交流來加深了解。比如,未來“一帶一路”項目發行國際債券,協會可以提供很大的便利,各方可以共同在協會里做投資和承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