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4月3日電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屠海鳴在3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 發文指出,中共中央統戰部領導班子近日進行了調整,新班子人數多、涵蓋面廣,且有兩位副國級領導人領銜,這在其他中央部委是沒有的。由此可見,統戰工作在未來黨和國家領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吃重。文章說,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共十九大後一個鮮明的施政取向。港人應從四個角度觀察這一變化:以歷史的視野看統戰、以民族復興的視野看統戰、以深化改革的視野看統戰和以“一國兩制”的視野看統戰。
以下是全文:
中共十九大和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以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已經形成,黨和國家機構進行了改革。堅持和加強中共全面領導,是這次改革的重要原則、內在要求和重要任務。根據這一政治主線,中共中央統戰部領導班子近日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的中央統戰部領導班子共10人,分別是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副部長巴特爾、張裔炯、許又聲、徐樂江,中央紀委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組長蘇波,副部長王作安、冉萬祥、譚天星、戴均良。其中,巴特爾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許又聲兼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王作安兼任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
新班子人數多、涵蓋面廣,且有兩位副國級領導人領銜,這在其他中央部委是沒有的。由此可見,統戰工作在未來黨和國家領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吃重。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共十九大後一個鮮明的施政取向。那麼,港人應該如何觀察這一變化?筆者認為,至少要從以下四個角度觀察之。
一•以歷史的視野看統戰
長久以來,港人普遍對“統戰”一詞的理解比較偏頗,更有一些人將其污名化,因為有一個“戰”字,就解讀為“好戰”、“好鬥”、“殘酷無情的階級鬥爭”。這折射出一些人對內地的認知仍停留在“文革”時期。四十年前,當鄧小平先生親手打開改革開放大門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已做出決議,全面否定了“文革”,結束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路線。“統戰”與“文革”無關,與“愛國”有關。“統戰”的全稱是“愛國統一戰線”,是在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中誕生的。當時的中共還非常弱小,但中共的視野非常寬廣,中共深刻認識到,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抗擊日寇不僅僅是軍人的職責,也是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責任。因而,中共以民族大義為重,國共合作,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歷史的事實證明,一旦中國民眾覺醒,全民族攜手抗戰,最終是能夠打敗任何侵略者的。
“愛國統一戰線”的前提是“愛國”,在“愛國”的旗幟下,無論什麼階層、什麼民族、什麼地域的人們,無論持什麼政見,都可以團結共事,共襄大業。從這個意義上講, “統戰”具有很大的包容性,顯示出中共始終把人民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具有寬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和勇於擔當的精神。
二•以民族復興的視野看統戰
今年全國“兩會”修憲有一個新提法:“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就是要把全體中華兒女凝聚在民族復興的旗幟下。因此,必須從民族復興的角度看統戰。
國家強盛,民族復興,是人民之福。這個道理並不深奧,從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事件,從新西蘭地震、尼泊爾地震,中國政府第一時間接中國僑民、遊客回國事件,人們都能深刻體會到這個道理。反之,國家積貧積弱,民族命懸一線,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保證人民的安全,更遑論幸福。1840年以來中國人飽受欺凌的血淚史印證了這個道理。
那麼,為什麼中央今次如此看重統戰工作?一般來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兩種情況下承受的壓力最大。一是在極度衰弱的時候,這個國家、民族的“底牌”暴露無遺,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裏,任何人都可以踩你一腳,大家都知道你無力還手,爭先恐後欺負你,佔你的便宜;二是在發展崛起的過程中,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發展的勢頭太猛,必然被人猜忌、防範,認為你將挑戰他的地位、侵蝕他的利益,於是,一些國家會結成聯盟向你施壓。一“衰”一“興”,最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擠壓。─這是反覆呈現的歷史規律。回望歷史, “愛國統一戰線”的誕生,正是在民族危亡的抗戰時期。放眼未來,中央如此看重統戰工作,正是因為中國正在崛起、中華民族正在復興。可以預測,我們前行的路上會遇到許多“麻煩製造者”,我們將會面對巨大的外部壓力,我們必須內部團結,才能抵擋來自外部的壓力。從這個角度講,高舉民族復興的旗幟、凝聚全體中華兒女的力量,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三•以深化改革的視野看統戰
中共十九大和全國“兩會”,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指導思想,也是國家的指導思想,中國邁上了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在這個大背景下,黨和國家的機構必須按照新時代的新要求進行改革。如此,才能完成歷史使命。統戰工作的目標是團結“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那麼,就必須構建“大統戰”格局。這樣也就不難理解《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提到“中央統戰部統一管理宗教工作”、“中央統戰部統一管理僑務工作”、“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務院僑辦併入中央統戰部”,也不難理解中央統戰部有陣容如此龐大、重要、嶄新的新領導班子。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沿時間的軸線觀察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可以看出,前四十年的主基調是“摸着石頭過河”;從現在開始,主基調是“搭橋鋪路”。也就是說,一切要按圖施工、掛圖作戰,不能在盲目地試了。“大統戰”格局的構建,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先明確目標、接着做“頂層設計”,再進行“施工”。由此觀之,構建“大統戰”格局也是“深化改革”宏大工程中的一個標桿“項目”。
四•以“一國兩制”的視野看統戰
“愛國統一戰線”的前提是“愛國”,對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澳門來說,“愛國”的內涵細化為“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只要“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無論你是什麼階層、什麼界別、什麼民族?無論你持什麼政見?都是可以團結的力量。
那麼, “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又如何理解?首先必須堅決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構成的憲制秩序,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此前提下,積極主動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港澳繁榮穩定做貢獻。也就是說,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不可動搖的,在“一國”的大原則下講“兩制”,在“愛國”的大原則下講“愛港”、“愛澳”。這是統一戰線的基礎。
除此以外,香港、澳門同胞還需要增強“共擔共享”意識。國家是我們的國家,民族是我們的民族,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的事業,港澳不可只講“共享”,不講“共擔”,而應以主人的心態,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國家強盛的偉大榮光。有了“共擔共享”的意識,統一戰線才能牢固,“一國兩制”才能行穩致遠。總之,港人觀察中央統戰部的新領導班子,充滿着新鮮、期待和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