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4月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早前公布調查顯示,吸食電子煙人數於兩年間激增五倍,增至五千七百人,當中不乏中小學生,有社工擔心,電子煙產品巧立名目,在缺乏規管下,易令青少年成為煙民,威脅健康,建議政府堅持嚴禁電子煙,但有業界代表反對禁絕電子煙,建議循序漸進規管。
身兼吸煙及健康委員會成員的社工徐小曼認為,電子煙近年成為新興潮物,為打入青少年市場,愈來愈多煙草商轉營電子煙店,不少“格仔鋪”亦有售賣電子煙,惟現時只有含尼古丁的電子煙受法例規管,衍生不少以玩具或健康產品包裝的“零尼古丁”產品,雖聲稱非電子煙,但相信只是“糖衣毒藥”。
徐小曼指出,吸煙及健康委員會曾委託浸大測試市面上十三種電子煙,發現含有甲醛和多環芳香烴(PAHs)等致癌物,也有可能混雜不少有害化學成分及少量尼古丁,但有關產品繁多,政府當局難以全部檢驗,若不全面立例規管,恐令青少年在低門檻下成為煙民,影響健康。她建議,應仿效煙草規管加入註冊制度,加入警告標示和煙稅等,保障公眾健康。
電子煙協會副主席李啟弘則反對電子煙與煙草規管劃一,質疑有關檢測未反映事實。他強調,業界一向自律,嚴格揀選貨源,協會亦嚴格規定,禁止向未滿十八歲的人士出售。
李不排除業界存在害群之馬,但“一刀切”形式對守法同業不公,認為應循序漸進規管,平衝市民和業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