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5月15日電 (記者 寧之羽)香港中文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最新科技和開放大數據建立城市形態數據庫,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項目屢獲國際獎項。研究團隊15日舉行記者會介紹新技術。
研究團隊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教授任超表示,研究團隊將參與為期十年的“數碼一帶一路”城市主題項目,使用中國衛星遙感數據,建立全球數字化城市信息平台。技術將應用於“一帶一路”沿綫20個國家的80個城市,將它們的城市形態進行快速、全面、精准的數字化,以幫助這些城市進行可持續發展規劃。此項目將與海外研究團隊共同合作推進。
研究團隊構建二維數據庫的方法目前已經在全球超過120座城市使用,準確率達八成。而研究團隊一項已取得專利的3D城市形態分析技術目前準確率可達七成。
研究團隊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博士後徐勇指出,項目的難點在於收集數據完全自動化,即便是面對一座不了解的城市,電腦也可自動給出有用數據。
任超指出,數據庫可有多方面應用,包括天氣預測模型、能源消耗預測模型、空氣污染預測模型、公共健康評估模型等。3D城市數據庫可顯示建築高度、占地面積形態、材料使用情況、交通數據等,能够完成更精准的模擬。現有的很多城市形態模擬預測模型都無法準確表達很多具體影響,目前已有很多國際組織尋求與研究團隊合作,期望基於數據庫開展多元應用。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發布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文件也使用了研究團隊的數據庫技術。任超認為,香港是目前建立城市數據庫應用最佳的城市,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全世界所有城市都能擁有這樣的數據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