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4月10日電 香港《文匯報》10日發表題為“反應迅速資訊透明 釋除大橋安全疑慮”的文章,全文如下: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的扭工字塊被海浪沖散之說近日甚囂塵上。路政署官員經日前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視察後,昨日舉行記者會,署長鍾錦華表示,防波堤設計具科學性、合理性和安全性,沒有出現被沖散的情況。所謂謠言止於智者、疑慮止於真相。經過路政署如實反映、詳盡解釋,將人工島防波堤設計的科學理據、建造的良好實況向公眾清晰交代,防波堤被沖散之說不攻自破,有關港珠澳大橋的安全疑慮以及由此引發的炒作,亦應到此為止。當然,事件提醒政府,重大項目備受公眾關注,一旦出現質疑,應該迅速反應,發放高度透明的資訊,讓公眾了解真相,這是防止任何炒作、保障公眾信心的唯一有效辦法。
早前網上流傳一張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航拍圖,圖中顯示用於保護人工島防波堤的扭工字塊,有些不規則地散佈在海中,並非緊密有序擺放,有意見認為是防波堤經受不住海浪沖擊,導致扭工字塊散落,繼而引發對港珠澳大橋安全可靠的疑慮。
經過路政署官員的專業實地考察,再向全港公開解釋,講清楚兩個公眾最關心的問題,終令真相大白,謎團迎刃而解。第一,防波堤用了同一種扭工字塊,但在兩個不同地點、不同位置,有不同功能。扭工字塊放在防坡堤上,是為了防海浪沖擊;將扭工字塊放在沉於海面的隧道上方,則為了保護隧道,由於考慮重量因素,必須降低扭工字塊在水中的水平,因此作特殊處理。第二,有關扭工字塊“隨機安放”,是建造海堤專用的方法,早已廣泛應用於本港及美國等地的海岸工程,並非新造的名詞。設計是在約100平方米的海面內,擺放不少於55個扭工字塊,扭工字塊會一個貼一個地擺放;路政署官員重申,扭工字塊擺放與設計圖一致,沒有需要修復。
明白了這兩點,公眾應該可以釋懷,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的設計和建設有嚴謹的科學依據,“隨機安放”絕不等於胡亂施工,“求求其其”,更不存在偷工減料、投機取巧的情況。
路政署官員進一步解釋,港珠澳大橋屬國家級項目,施工標準特別高,採用的是“就高不就低”的準則,即是香港、澳門、內地哪個地方的標準較高,就按較高的標準。具體到人工島防波堤,一般海堤設計以“100年一遇”的水位及風浪作標準,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則選用“300年一遇”的水位作標準,預計水位可高達9.5米。更重要的是,路政署官員曾進入人工島隧道視察,並無發現異樣。而根據不同時間所拍攝的相片顯示,人工島的形狀樣貌,署方觀察並無分別。人工島去年經過颱風“天鴿”吹襲的重大考驗,扭工字塊也未有移位。
事實證明,人工島防波堤安全可靠,經得起考驗,網絡流傳有關人工島會移位、防波堤被海浪沖散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謠言,公眾應對大橋的質量、安全保持信心,勿受謠言誤導。
本港近年有不少大型基建,動用龐大公帑,對香港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公眾對這些基建的質量、安全高度關注,合情合理,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回應亦是應有之義,這也是對公眾、對香港負責的必要之舉。事實上,針對公眾疑慮的回應越早、越透明,效果越好,越能防止有人以訛傳訛,迅速扼制謠言,避免大型建基形象受損、政府施政受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