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4月9日電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屠海鳴在9日出版的香港《文匯報》發文指出,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上周五在一個分享兩會精神的論壇上,從兩會精神、豐碩成果、香港機遇和再創輝煌四個方面作了精彩演講。演講深諳國情、港情,對香港發展問題與國家發展戰略之間的對接精準到位,為香港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指引,彰顯香港發展信心、機遇和動力,讓人深思,給人啓迪,催人振奮。文章說,演講中有三個方面的解讀堪稱亮點,值得認真品讀和思考,分別為制度保障是香港的“定海神針”、國家戰略是香港的歷史機遇,以及民族精神是香港的強大動力。
以下是全文:
香港友好協進會和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上周五聯合舉辦題為“新時代、新機遇、新發展-全國兩會精神分享論壇”,邀請中共中央委員、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作主題演講。在這次論壇上,王志民主任從兩會精神、豐碩成果、香港機遇和再創輝煌四個方面作了精彩演講。綜觀王主任的演講,不僅站位高、視野寬,而且深諳國情、港情,對香港發展問題與國家發展戰略之間的對接精準到位,既“知天氣”,又“接地氣”,為香港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指引,彰顯香港發展信心、機遇和動力,讓人深思,給人啓迪,催人振奮。具體來說,以下三個方面的解讀堪稱亮點,值得認真品讀和思考。
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社會制度都具有定位、定準、定基的作用。如果一個地方的社會制度不穩定,必然導致社會動盪。憲法所確立的制度是一個國家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這次全國兩會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修憲,修憲為香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度保障是香港的“定海神針”
王志民主任講到,這次全國兩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其中“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4個基本方略之一。這無疑是給香港繼續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提供了更堅實的憲制保障,是給香港未來發展、給香港同胞進一步派了“定心丸”。
王志民主任的這一解讀,有助於港人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憲法與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的關係。衆所周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設立源於憲法第31條的規定。而憲法之所以有這麼一條規定,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果“社會主義”前面沒有“中國特色”四個字,如果中國繼續沿襲前蘇聯那種僵化、教條的社會主義模式,就决不會允許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也就不會有“一國兩制”。所以,王志民主任强調,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一國兩制”的原創者、領導者和最堅定最重要的踐行者、守護者。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就沒有“一國兩制”,也就沒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此語釐清了“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邏輯關係,點中了要害,說到了本質,强調了內涵。
本次“習思想”入憲,則進一步提升了香港、澳門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因為“習思想”包括14個基本方略,“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就是14個基本方略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習思想”入憲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提供了更加堅强有力的保障,港人可以安心,無論未來有什麽風風雨雨,“一國兩制”不會變、不動搖,這是香港之福、香港之幸、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
國家戰略是香港的歷史機遇
本次兩會內容豐富,影響深遠,堪稱“超級兩會”。其中許多重大議題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必要性,與香港關聯度很高,也必將為香港發展提供無限機遇。王志民主任談到國家戰略給香港帶來的機遇,可以分為“間接機遇”和“直接機遇”。
比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看似與香港無關,實際上給香港帶來“間接機遇”,特別是將為青年到內地創業提供更好的條件。就拿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來說,將對所有公權的監督實現全覆蓋,這有利於營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徹底消除腐敗問題。再看國務院機構改革,將解决“該有的職能沒有,不該有的職能過多,部門之間職能交叉”等問題,此舉必然提升行政效率。這些都有利於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發展。
再比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帶來“直接機遇”。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今年變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在規劃的範圍和高度上已經出現了重要變化。另一個變化更為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粵港澳大灣區安排在區域戰略部分進行表述,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樣,上升到了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高度。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中具有舉足輕重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國家如此重視大灣區建設,帶給香港的機遇將是直接性、持續性、多方面的。
王志民主任闡述的無論是“直接機遇”,還是“間接機遇”,港人都應充分重視,主動把握,在融入國家大局中發展香港、成就香港、創新香港,把握這個大方向,是香港唯一正確的選擇。
民族精神是香港的強大動力
王志民主任在公開宣講中,深情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極高票通過修憲、憲法宣誓和習主席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上重要講話等經典時刻。習主席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動力。”偉大民族精神包括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
去年“七一”期間,習主席視察香港時指出:“香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現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拚出來的。香港同胞所擁有的愛國愛港、自强不息、拚搏向上、靈活應變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關鍵所在”。
香港精神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縮影和驕傲。王志民主任在演講中,首次系統地闡述了“中華民族精神”與“香港精神”之間的內在聯繫,香港同胞如何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他概括為“四個弘揚”:弘揚靈活應變、敢為天下先的創造精神,弘揚自強不息、拚搏向上的奮鬥精神,弘揚愛國愛港、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弘揚心懷夢想、不懈追求的夢想精神。
王志民主任“四個弘揚”的解讀和思考,對於香港同胞具有重要的啓迪意義。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要有精神支柱的,沒有精神的力量支撐,終歸走不遠。精神力量的形成,需要文化基因,並要經歷漫長歷史實踐。香港作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注入了靈活應變的品質,香港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一脈相承。在香港的歷次經濟轉型中,這種精神力量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香港還將遇到很多風險、困難和挑戰,但只要堅持“四個弘揚”,就能積聚精神動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就沒有越不過的高山深澗和激流險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