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中大研AI照腸鏡 瘜肉即時現形

时间:2018-04-11

中大外科學系助理教授潘頌欣,介紹用於結腸鏡癌症篩查的實時診斷系統。

香港新聞網4月11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中文大學外科學系研究團隊,成功開發應用於結腸鏡癌症篩查的實時診斷系統,透過人工智能分析,讓醫生可即時看到瘜肉及其診斷結果,有助決定是否切除瘜肉,大大降低漏檢瘜肉和病理誤判的風險,提升醫療效率,減低成本。帶領研究團隊的潘頌欣教授表示,計畫將此技術轉化為商業使用,期望大約一、兩年後正式推出市場,在本周五的“國際資訊科技博覽”中大攤位亦會展示新技術。

中大外科學系研究團隊收集世界各地逾五萬個數據,分析有關圖像並對瘜肉作評估,成功建立一套人工智能系統,在三百名患者的結腸鏡視頻中進行離線測試,切除了三百三十三顆懷疑瘜肉,當中三百零一顆為病理報告的瘜肉,利用新的診斷系統檢測出有二百九十一顆,準確率達九成七,數字接近專家級內鏡師的檢測,有望日後為內鏡師提升醫療效率。

目前,現有的結腸鏡檢查的計算機輔助系統只能單一地執行瘜肉篩查(即有或沒有瘜肉),或瘜肉病理類型分類(贅生性或非贅生性)的任務,日後新系統可同時分辨非瘜肉、非腫瘤性瘜肉和腫瘤瘜肉等三類圖像。

帶領研究的中大外科學系助理教授潘頌欣表示,醫生可如常繼續結腸鏡檢查,新系統則負責實時分析腸鏡畫面內瘜肉情況,有問題的位置會以紅框標示,輔助內鏡師即時檢測出肉眼遺漏的瘜肉。

另外,以往要抽取病人的活組織檢查,等候兩周的病理報告,新系統則可實時對瘜肉的病理分析,病人可決定在檢查當日即時切除與否。

潘頌欣強調,新系統準確率達九成七,是非常理想,因一般視力較佳的醫師檢測率約九成五,而新系統目的不是要取代現有內鏡師的工作,長遠希望利用新的人工智能系統輔助他們,降低漏檢瘜肉及病理誤判的風險。潘頌欣指出,粗略估計單是組裝新系統費用以萬元計,而項目本身龐大開支及由政府資助,團隊期望新系統能在未來一至兩年正式推出市場,讓更多市民受惠。

  • 上一篇:港股挾淡倉 三日累升1210點
  • 下一篇:大埔公路車禍路段 運署擬限速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