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4月17日電 金管局五度入市引猜疑,釋除雜音穩定人心。
《文匯報》社評指,短短一周內,金管局五度入市買港元賣美元,共涉資132.51億港元。金管局頻頻入市,引發市場三大疑慮:一是指此次“港元保衛戰”成本已超百億,但收效甚微,資金流走之多之急,遠超金管局預期;二是資金正急速離港,香港加息在即,股市樓市極度兇險;三指香港已處經濟轉淡之勢。這些疑慮與真實情況存在差異,數百億資金離港,仍屬於正常的港美利差交易,目前香港銀行體系的結餘高達1700億港元,加息壓力非迫切。唯市民需預期香港可能加息,做好債務風險防範,政府及金管局則應更詳盡、及時解釋目前香港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真實狀況,防止雜音放大,動搖公眾對香港經濟的信心。
不確定因素增多須加強風險意識。
《香港商報》社評指,昨日港匯再次觸及7.85最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也隨即再度入市買入35.87億港元,以此穩定住港元匯率。不僅港匯反覆下跌,再加上敘利亞地緣政治風險急劇上升,中美貿易戰陰霾仍舊未散,美聯儲局加息部署,資金流向恐變,最近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所面臨的不確定和不明朗因素明顯增多,無論是港府、投資者還是市場都要加強風險意識,同時要有各類壓力測試,做好應變準備,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
單靠減價難令更多人買到居屋。
《星島日報》社評指,新一期居屋即使出現平均每方呎樓面價錢逾萬元的單位,仍然收到破紀錄的逾十六萬六千份申請,反映市民“餓居屋”嚴重,有人要求居屋售價與市場脫鈎,可以賣得便宜一點。以現時申請反應之熱烈,要協助更多無力買私樓的年輕家庭置業安居,問題關鍵不在於居屋價錢的計算方式,而在於供應數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