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智庫報告:維港外水域填海能最有效增香港土地供應

时间:2018-04-18

香港中通社4月17日電 (楊威利 陳逸舟)團結香港基金17日在港發表的第三份土地房屋政策倡議報告認為,最有效增加香港土地供應的方法是在維港以外水域進行大規模填海,這是相比而言唯一可以提供大片平整、優質土地的長遠解決方法。

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葉文祺當日解讀報告時表示:“香港現時的土地與房屋問題可以歸納為‘(房屋)住得細、造得少和(土地需要量)估得低’。香港正為土地與房屋的供應短缺付出沉重代價:不少人居住的單位越來越細小,而樓價卻越來越昂貴。”

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如今香港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7400人,與印度孟買相若,但人均GDP是孟買的8倍。此外,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約為15.8平方米,低於東京、新加坡及深圳,而市場上不足20平方米的超小型住宅單位落成數目,5年內增幅達約17倍。

基金會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表示,任何在現有已發展土地上發展的方案都只會增加人口密度,使市民“住得更迫(擁擠)”。如果要改善香港人的生活質素,必需尋求新的土地供應。

報告分析指出,由於環境保護的原因,香港有62%的土地因法律或監管限制而被“鎖定”或“半鎖定”, 為不能開發用地,其中包括被指定為郊野公園或環境敏感地區,或綠化帶用地。另一方面,香港僅使用了全港24%的土地作住宅、工商業、政府機構、休憩及交通運輸等用途。

基金會認為,長遠來看,在維港以外水域進行大規模填海,是增加土地供應的最有效方法。黃元山表示,與其他土地供應渠道相比,填海是唯一可以提供大片平整、優質土地的長遠解決方法。

報告同時估計,香港未來30年將需要新增超過9000公頃土地(約等於3個沙田新市鎮的面積),遠高於特區政府於“香港2030+”估算的4800公頃。

為此,基金會翻查全香港資料,尋找到兩幅約64公頃的山坡土地,建議當局作有限度發展,預計可提供約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黃元山認為,由1995年至2004年,香港新增了8000多公頃的土地,所以上述目標並不是無法完成。(完)

  • 上一篇:香港政府下學年起資助中小學推廣閱讀
  • 下一篇:香港取代東京成公幹費用最貴亞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