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私營經濟的營商環境于第二季初轉差。4月份,產出、新訂單與就業同時下跌,而疲軟的客户需求更促使企業收緊採購活動,導致庫存大減。為催谷銷售,企業不惜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減價銷售。商業對經營前景依然看淡,而供應鏈亦繼續繃緊。4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1,低於3月份的50.6,顯示私營經濟的景氣度自去年8月以來首度惡化。
IHS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Aw表示,香港私營經濟于第二季初轉弱,PMI指數顯示4月份營商環境惡化,並結束了今輪7個月的增長升浪。從新訂單下跌、經營信心依然負面來看,整體經濟在未來數月很可能進一步放緩。然而,新年開局向好,第二季很可能變得複雜。4月份數據的走勢與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2.5%增長大致相符。
顯示市場需求趨弱
BernardAw指出,PMI指數報跌也許並不令人意外,尤其當供應鏈繃緊、僱員市場緊絀的情況出現。投入品的供貨持續延誤,技能嫺熟的員工又不充足,產出水平顯然受到掣肘。但明顯地,本地和海外市場的需求轉弱,而這或多或少受累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低迷的營商氣氛。PMI報告指出,由於客户需求下跌,企業相應地縮減採購活動,與近年半以來的做法截然不同,顯示企業優先取用現有的庫存應付業務所需。企業4月份減少採購投入品,導致庫存水平受壓,令採購庫存進一步縮減至兩年以來最快。雖然對投入品的需求下跌,但供應鏈卻依然繼續繃緊;有業者透露,紙張、電子元件等原材料供應出現短缺,而貨期失準也是配送延誤的原因。
同時,全球商品短缺導致原材料的投入品價格飆升,4月份數據顯示企業支付的採購價格再度大幅上漲,也令整體的成本負擔加重;但若單從採購價格的升幅來看,卻是去年7月以來最低。面對激烈競爭,企業為刺激收入而連續第二個月調低產出售價。再者,企業第二季初對業務增長的信心依然負面,而悲觀情緒與競爭加劇、中美貿易緊張、匯率走低、成本飆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