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學生與農民一起曬木耳/理大供圖
香港新聞網5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 四川省什邡市是我國最大的木耳生產基地,惟什邡農民現今仍以傳統方式培植木耳,耗用大量人力,引起環境、健康和食物安全的問題。香港理工大學展開“木耳環保培植計劃”,一班師生親赴四川,教育農民利用科技改善工序。有學生參觀農民工作環境後大呼不易,研發“菌絲子彈”協助生產,避免使用甲醛,獲前海邀請繼續進行研發;亦有同學表示,“能夠學以致用,感到非常自豪。”
十年前汶川大地震,對四川省什邡市影響巨大,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及基建損毀。什邡市是中國最大的木耳生產基地,每年出產五萬公噸木耳,是當地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惟時至今日,農民仍以傳統方法培植木耳,天災更令木耳生產大受影響。
傳統方法培植 環境惡劣
傳統方法培植木耳,農民需要將木糠、玉米芯、棉籽殼等原材料入袋,製成菌包,封口、殺菌消毒之後,農民需為菌包接種木耳種,另外,農民會利用甲醛,避免感染其他菌類。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陳玉成形容,他們每日需要在“又黑又臭、還有刺鼻氣味”的地方,工作約十小時。
“我參觀他們的工作環境,味道刺鼻,逗留30秒就立刻衝出來,想不到他們每日在那樣的環境中工作十小時。”理大飛機工程系四年級學生洪嘉謄表示,原先抱着好奇的態度,期望了解培植木耳的過程,惟到當地才發現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實在不易,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產量。
陳玉成續稱,甲醛對人體有害,為了農民的健康,理大學生提出用酒精代替甲醛,並且研發“菌絲子彈”。所謂“菌絲子彈”,即將固體木耳種(菌絲)製成液態菌料,注入子彈狀木條中,尖鋭部分可以直接插入菌包,植入過程只需5秒,較傳統手工混入菌料快15秒,感染率亦從原有的10%降至5%。
前海創科園邀繼續研發
陳玉成説,設計“菌絲子彈”的學生已受前海創新科技園邀請繼續進行研發,希望能儘快產業化並應用於其他菌類培植中。另外,嘉謄所在的小組負責設計機器,協助農民篩選成品,取代親手去除木屑中雜質、放料、混料、出料、運輸的工序,增加八成半的生產量,也節省八成生產成本。
會計系三年級學生梁詠淇負責改善銷售流程,遊説農民將工序機械化,使用理大新技術,她説,什邡農村少有年輕人,進行可持續發展較困難,以此為切入,計算現有的成本及產量以及機械化後的成本與產量,“能夠學以致用,以課堂所學解決農民所面對的實際問題,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