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9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9日發表題為“日不容錯過中韓經濟新引擎”的文章,全文如下:
中國總理李克強就任以來首次訪問日本,獲得高規格接待,加上南北韓關係改善,東北亞局勢續吹和風,為區內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影響東北亞局勢的,除了區內這幾個主要力量,還有千里之外的美國。就在李克強踏足日本當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晚上通了電話,而北韓領袖金正恩,則趕在中美領袖通電話前,專程急飛大連,與正在當地視察的習近平會面。
日本和南韓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友,美國希望藉日韓之力牽制中國,早前更抓住北韓發展核武所形成的緊張朝局,令南韓同意在境內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足以監察北韓以至中國大片地區的軍事活動。特朗普和金正恩一輪互罵之後,時局急轉為兩人將舉行歷史性會晤,坊間甚至出現美國與北韓改善關係後,將令中國邊緣化之說。
“美國優先”對日無甚好處
美國與北韓公布將舉行峰會後,金正恩三月即首度訪華會晤習近平,只隔了四十多天,昨日又與習近平會面,顯示中國繼續就朝局發揮影響力,而無論是意識形態分歧、特朗普對國際協議反覆的往迹,以及經濟等方向對中國的倚賴,北韓都不可能一面倒向美國。
比起兩韓,日本在安倍晉三擔任首相後,更加配合美國對華牽制部署。中日關係本來已因日本“國有化”釣魚台列島而大幅倒退,安倍上任後,更着意討好右翼分子,參拜靖國神社,並且修改和平憲法,着意要令日本成為軍事“正常國家”。在南海爭議上,他為美國搖旗吶喊,向各國宣揚“中國威脅論”,換來美國默許其修憲和貶低日圓幣值刺激經濟。
不過,特朗普上台後推動“美國優先”,安倍就算打破外交慣例在特朗普未上任前就去拜訪他,都不容易得到甚麼好處,美國加徵鋼鋁關稅,日本就得不到豁免。與此同時,兩韓關係改善,日本只是閒角一名,兩韓由於歷史原因,對日關係肯定不及對華關係好,日後兩韓透過合作,有望成為驅動東北亞經濟的新引擎,日本享受到的益處恐亦有限。
棄歷史錯誤方可改善關係
安倍近日民望因為種種醜聞下跌至歷來低位,無論是基於國家發展還是個人政治前途,安倍都更加逼切要改善對華關係。
近年安倍在歷史問題上轉趨低調,對美國不再亦步亦趨,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宏圖,中日關係逐步改善。今年是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四十周年,李克強訪日,預計兩國將達成海空聯絡機制,防止軍事誤判衝突,經濟上會達成貨幣互換協議,中國並且會給予日本合資格境外投資者(QFII)額度,都反映改善關係帶來的實質好處。
相對於美國經濟施壓對象連盟友也不放過,中國持續開放市場,促進全球基建,為日本帶來更多商機。只要日本不堅持歷史錯誤,改轅易轍,不止對華,對兩韓關係都可以得到改善,避免在東北亞受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