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5月14日香港報章社評

时间:2018-05-14

香港新聞網5月14日電 上水名都日前發生電梯奪命事故。

《文匯報》社評認為,現時全港約有六萬部電梯。隨著香港樓宇老化,這些電梯很多亦有著幾十年歷史,上水涉事電梯都已使用三十年左右。由於更換電梯涉及不小的金額,需業主立案法團通過撥款,一旦遇上某些業主反對就難以成事。尤其是在一些出租比例較高的物業,業主更沒有動力去更換電梯。但面對血的教訓,當局對奪命的老爺電梯不能視而不見,應研究立例規限最高使用年限,強制更換,亦可設立專項基金為業主提供免息貸款,提供誘因吸引他們換電梯。

政府改革清拆收地補償措施。

《明報》社評認為,政府變相“特赦”非住用寮屋的住戶,是對寮屋登記政策一次重大改動,可能衍生不少問題,不排除有人渾水摸魚,試圖以“落釘”等伎倆,濫用有關安排。現行收地補償安置政策沿用二十年,部分安排不合時宜,需要調整,政府為了加快收地步伐,有必要提供更多誘因,然而政府必須確保新的補償安排能夠達到預期政策效果,既對受影響寮屋戶公道,亦要對得住納稅人。

開人才流通之門 愈大愈好。

《星島日報》社評指,政府日前宣布推出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先導計畫”,首年輸入最多一千名科技人員,並火速啟動,下月便開始接受申請。經濟發展是一場只爭朝夕的比賽,落後了便再難跟上,當中不僅要爭奪資金與技術,還須競逐人才,所以香港開啟人才流通之門,已刻不容緩,而且開得愈大愈好,令人才進出出現“順差”,只有這樣才可推動香港科技產業從後趕上。台灣近年人才出多入少,成為經濟一大隱憂,我們應引以為鑑。(完)

  • 上一篇:雙創港青訪川:看好成都市場 決定新設銷售點
  • 下一篇:5月14日香港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