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13日電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屠海鳴在13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發文指出,四川地震災區十年重建發展,社會總動員,全國一盤棋。十年間,39個重災縣經濟增速甚至比四川全省年均增速還高0.8個百分點。根據國外媒體總結出的“中國經驗”,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文章說,四川地震災區涅槃重生,川港合作也已經掀開新的篇章,在與四川的緊密合作中,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香港同胞將會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國家強大,對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
以下是全文:
十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令“天府之國”頃刻間滿目瘡痍。十年後的今天,當人們重回四川災區,昔日的廢墟上展現出美麗畫卷。昨日,在震中映秀鎮舉行的四川省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儀式上,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深情地講到: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偉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偉大精神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段奮鬥歷程雖已定格歷史長河,但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歷久彌新,激勵我們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開拓前進。”
彭清華書記,這位香港市民十分熟悉的中聯辦原主任,昨天在紀念儀式上介紹了地震災區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偉大奇跡。一處處浩大工程,一個個偉大壯舉,彰顯國家強大,才能形成抗擊災難的巨大合力;國家強大,才能為人民幸福提供堅強保障;國家強大,才能讓人民在面對任何風險和挑戰時都有信心、有底氣。今天四川地震災區的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再次印證了祖國強大的重要意義,對“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同樣具有很大啟示作用。
優越的制度是中國奇跡的主要因素
昨天的紀念儀式在香港市民十分熟悉的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舉行。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政府代表團,同全國18個對口援建省市領導、災區各界群眾代表一起出席了這一莊嚴儀式。十年來,已經20多次來過這裏的本文作者,作為全球華僑華人愛心人士的代表,神情凝重地走進儀式現場,凝視着巨型紀念表盤上永遠定格的時針,凝視着用銘文記述着地震災難造成巨大損失和中國人民奮起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偉大壯舉的巨型浮雕牆,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10萬戶37萬人無家可歸,最後一戶入住新房用了七年時間;2004年美國新奧爾良市颶風災害,造成27萬戶受災,到2010年仍有一半受災居民居無定所。
四川地震災區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從災區經濟總量、人均水平,到工業、服務業增加值,再到投資消費、居民收入,2017年均為2008年的三倍左右;十年間,39個重災縣經濟增速甚至比四川全省年均增速還高0.8個百分點。
中國為什麼能創造奇跡?核心要素是制度。一個國家能否形成抗擊災難的強大力量?關鍵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制度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四川地震災區十年重建發展,所經歷的事情林林總總,不計其數,但其中有一條主線清晰無比:社會總動員,全國一盤棋。這是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本質特徵。有國外媒體報道,汶川災後恢復重建讓世界看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與能量,大規模動員社會和政府資源,大力度協調和調配市場資源,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強大合力。這些由國外媒體總結出的“中國經驗”很有說服力,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社會制度不同,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同樣惠及香港,在應對1997亞洲金融風暴、2003“非典”、2008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祖國內地對香港鼎力相助,就是最好的證明。優越的制度是中國奇跡的主要因素。─這是川震十年巨變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堅強的領導是凝聚力量的核心源頭
回望十年,在四川災區巨變的背後,有無數中共黨員的艱辛付出。他們自己也是災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但他們把自己的痛苦掩藏在內心深處,帶領百姓投入了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
一個政黨有沒有領導力?關鍵取決於這個政黨能不能把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朝着一個目標挺進。災區的共產黨員以自己的作為,印證了這個黨的領導力、感召力、凝聚力。一位日本記者在災區採訪後感嘆: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有力領導下,中國各地同舟共濟,擰成一股繩,地震災區才得以迅速重建”。四川災區十年巨變,試問:哪一處變化能離開中共的領導?在當代中國,唯有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把社會各階層團結在一起,唯有中國共產黨有能力辦好中國的事情,唯有中國共產黨有能力領導各民主黨派、形成多黨合作的格局。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香港,某些人炒作“結束一黨專政”的話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中國內地實行的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不存在“一黨專政”;這也涉嫌干涉內地的社會制度, “井水”犯了“河水”,也是違憲行為。就算拋開這些本質問題不談,僅僅用四川災區的十年巨變這件事來檢驗,又有哪一個政黨具備這種強大的領導力呢?沒有!堅強的領導是凝聚力量的核心源頭。─這是川震十年巨變給我們的啟示之二。
精神力量是中國戰勝困難的關鍵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災區人民,近日專門致信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指出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國際社會開展災後恢復重建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啟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災抗災救災相結合,全面提升綜合防災能力,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鬥;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四川災區十年巨變的背後,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十年前,災區群眾掛出的這兩幅標語,喊出了災區群眾決不向命運低頭的精氣神。“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十年前,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情繫災區,一場場賑災義演震撼人心,一次次募捐活動讓人難忘,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激發出的空前偉力令世界震驚。“首都標準”“山東情誼”“廣東速度”“上海質量”……十年前,全國18個省市對口援建18個極重災縣,這些特定名詞的背後,是援建省市高度負責精神的生動體現。
十年巨變,彰顯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十年巨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精神力量是中國戰勝困難的關鍵原因。
香港與內地雖有“兩制”之別,但擁有共同的文化傳統, “愛拚才會贏”的“獅子山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樣能給香港以溫暖和力量。精神力量是中國戰勝困難的關鍵原因。─這是川震十年巨變給我們的啟示之三。
香港應該怎樣加快腳步融進國家發展大局?林鄭月娥特首在四川向媒體明確表示:“香港有‘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川港合作平台,已經給了香港無限機遇”。
張曉明主任在出席“川港合作會議”時指出: “讓廣大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拓展年輕人發展空間”。王志民主任也多次強調,香港中聯辦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建設好”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生動實踐。
紀念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四川地震災區涅槃重生,川港合作也已經掀開新的篇章,在與四川的緊密合作中,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香港同胞將會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國家強大,是人民之幸,是香港之福,對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