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汶川地震十年 港大建築師助災區村莊重生

时间:2018-05-14

中新社香港5月12日電 題:汶川地震十年 港大建築師助災區村莊“重生”

中新社記者 楊喆

金台村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流壩鄉,曾是2008年汶川地震重災區,災後重建更一度再因自然災害中斷。而在震後十年之時,這裡卻完全成為另一副模樣。

不大的村中有22棟房屋,每棟的屋頂都有梯田狀的農田,可種植作物、收集雨水;每一個樓底的入口處,牆體凹進,留出空間,村民們可以在門口閑坐或售賣農產品。在知名建築設計雜誌《Dezeen》評出的“2017年度十佳住宅”評選中,該處新建民居項目成功入選。

該項目設計工作由香港大學非贏利的設計研究組織“城村架構”負責。作為該組織創辦人之一,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林君翰日前接受記者採訪,分享設計理念。他說,希望自己設計的房屋,可以更好幫助災區居民開啟新的生活。

接手項目之初,他面對的則是一片飽經災難的土地。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金台村房屋受損嚴重,著手重建。然而在2011年,當地發生洪水和山體滑坡災害,中斷重建項目,讓這個幾年內兩遭地質災害的村莊一度面臨困境。

為此,當地公益機構負責人四處奔走,最終找到香港大學的“城村架構”。而“城村架構”不僅承接了規劃設計工作,更找來香港地產商出資援建。

村子面積小、住戶多,使得建築空間受限。林君翰面臨最首要的問題,就是保障房屋的採光和通風。為確定設計方案,林君翰的團隊30多次到當地考察,進行測量研究,並與當地溝通,製作模型,不斷修改。

團隊原本計劃屋頂一小部分辟為農田,但經過與村民的溝通發現,有人希望全部屋頂用來種菜,既可自由選擇作物品類,也方便照看和採摘。經過反復商議修改,屋頂被設計為梯田形狀,依山勢起伏,與周圍環境相容,又兼顧房屋採光。這在林君翰的農村房屋設計中,尚屬首次。

村子的下方,安裝有污水處理設備,家庭產生的污水、廢水經過處理後流入蘆葦濕地進行淨化;村裡設有一處飼養家禽家畜的設施,可採集動物排洩物,充分利用沼氣產生的清潔能源;為方便人與人的溝通,設計師還打造了一個社區中心供村民交流。

相比于房屋外在的設計感,林君翰認為,這些實用而又契合文化傳統的設計才是他最期待做的。

如今,早已完成項目的林君翰團隊還會時常回到金台村,根據村民生活需要,繼續改造房屋。“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把房子重新建起來,還要根據災後情況和當地村民生活做重新設計。”

林君翰說,設計房屋是建築師的責任,而觀察農村的變遷,改善房屋設計,方便生活,則是建築師更好幫到當地災民的機會。

回望震後十年,林君翰說,自己在慈善機構的重要支持下努力幫到災區村民,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更理解農村生活的習慣和邏輯,從中獲得諸多寶貴經驗。未來希望能利用好這些經驗幫到更多人。(完)

  • 上一篇:黃遠輝認為公屋輪候趨勢會持續惡化
  • 下一篇:香港六旬婦疑墮升降機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