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15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15日發表題為“承‘國際中心’重任 加強創科發展 ”的文章,全文如下:
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箇中結合了以創科富港強國,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分工的考慮。
國家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的港澳專章,提到香港的發展,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三大國際中心地位,是指金融、航運、貿易三方面。專章提及支持香港發展創科事業,現在習近平進一步把這方面的支持目標升格至國際級中心,與傳統的金融等中心並列,反映國家對香港這方面發展的重視。
中央要支持香港在某方面提升到“國際中心”的地位,除了考慮到香港本身的有利條件,亦必會在政策和資源方面大力配合。新華社昨日發稿,就形容財政部、科技部對此“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家會議,並且舉出科研經費過境來港使用,以及香港科研儀器設備,運進內地享有稅務優惠等例子。報道並指下一步工作,是支持“愛國愛港”科研人員“深入參與國家科技計畫”。
吸引國內外人才聚港
香港向來具有背靠內地面向世界的優勢,吸引國際科研機構和人才來港工作。香港資源流通自由度遠勝內地,又有多所國際一流大專院校,不少機構信賴本港的法律保障,而無論海外或內地來港的人才,都容易適應本港的生活方式。
香港對這些機構和人才展示的龐大吸引力,還包括中國所蘊含的豐富研究素材,例如生物化學和醫療方面的研究,如果能夠做到香港與內地數據互通,再結合亞洲其他地方的數據,將大為提升這些研究的數據基礎和適用範圍。
此外,香港因有“兩制”之利,部分國家對輸出敏感高科技設備來港的限制,比輸往中國大陸為寬鬆。對中央來說,本港善用這方面的條件進行科研,亦可對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
中央亦希望香港經濟發展多元化,避免過分集中傳統行業。香港抓緊創科創富的機遇,亦可以為新一代的研究人員,提供寬廣的發展機會。
速發展河套配合大灣區
“兩制”對港有利也有弊,弊處是內地和本港在科研經費、人才、器材和素材方面的流通,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本港一些科研院士,去年曾經和內地院士聯合去信習近平,反映這方面對科研的掣肘。
習近平以此作為引子,公開宣布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部署。深圳透過大力發展創科,經濟發展領先內地,創科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調,早前有不少說法,是希望香港發揮金融中心優勢,為區內創科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習近平的說話,顯示中央對香港的期望,並不止於資金籌集者的角色。
中央的支持,有利開闊本港創科發展天地,更為善用粵港澳大灣區的條件,合作提升科研成就。此中邊境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更應盡快落實,為兩地創科人才提供高效的合作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