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林群聲:中央對港科研重視 極大促進兩地科學家“一起做大事”

时间:2018-05-19

香港中通社5月18日電 題:林群聲:中央對港科研重視 極大促進兩地科學家“一起做大事”

香港中通社記者 楊威利

在中央對香港科研的重視和支持下,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化學系生物學講座教授林群聲17日在其領導的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接受中通社記者訪問時指,香港科研人員能在國家科研大局中扮演重要角色,開闊格局,擴大規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林群聲認為,香港基礎科研實力強,科研人員在國際上備受認可,但一直難以發揮巨大影響力,是因為個人研究即使做得再好,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難以影響整個領域。

他回憶十多年前從事北極多氟化合物成因相關研究時,即使團隊建立超靈敏的測試模型,但苦於沒有充足的水質樣本而遲遲無法出成果。

他認為,單靠香港的力量無法拿到從南中國海到北極海域的水質樣本,“只有國家才有這麼大的力量”,最終林群聲及其科研團隊申請登上了“雪龍號”。

借助這艘目前內地唯一在役科學考察破冰船的力量,他們從上海出發到北極,拿到航線上不同水域的水質樣本,最終確定是洋流,將這些本不該出現在兩極領域的工業化合物帶到那裏。

此後,林群聲及其團隊於2009年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已與包括國家海洋局、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在內的近10間內地相關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他認為,這直接決定了所從事研究項目的規模。“是做香港海域的研究,還是珠江三角洲、南海、甚至整個中國海域的環境研究?意義截然不同。”

然而,做大型科研項目,科研經費是難以回避的問題。林群聲並不諱言,比起香港其他從事基礎性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實驗室“不能算是缺經費”,“缺的是大項的、持續性經費。”

他介紹,由研究資助局撥發的經費一般在50萬至100萬港幣之間,可支持一般性科研團隊運作3年;但後續資助的不確定性,讓許多科研人員在申請大型項目時趨於保守。

“最後很多人做了很多小型項目,但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型項目就沒有;反觀內地,很多大型項目經費有幾千萬甚至上億,運作得好,可以解決一些重大問題。”他說。

對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得以基本解決,林群聲認為,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是國家如何看待香港科學家的問題。”

他認為,這是中央對香港科研的重視,承認香港科研人員能在整個國家的科研大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將香港納入整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體系中。

從這個角度看,他相信,經費資助、樣本過境、科研合作等一系列問題都將得到更好解決,這將極大促進香港與內地科學家“一起做大事”。

在彌漫著海風鹹味的實驗室中,林群聲向記者展示了他最遠可追溯至15年前的“收藏”——冰封在零下81攝氏度環境中的海豚切片標本。通過對其進行分子成分分析,科研人員能夠清楚看到十餘年間生態系統中不同化合物濃度高低的演變。

但他顯然並不滿足於此,“從國家層面來組建全國性標本庫,才更完整、更具系統性,這對提升整個國家環境研究到一個新階段,是必須的。”(完)

  • 上一篇:“科研直通車”惠港 卞兆祥盼飲頭啖湯
  • 下一篇:港立法會財委會通過醫院重建撥款申請